保险知识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

|

【www.dagaqi.com--保险知识】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一篇

  针对保险营销误导、欺诈现象,保监会日前向社会通报了5起保险骗局典型案例,并发出了具体的消费警示。

  价格降、收益涨,保险消费旺起来

  借着市场化改革春风,保险消费的三把火眼下越烧越旺。

  2015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为近年来新高。2016年人身险市场的“高温”有望持续:通过“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费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人身险已实现了保险公司自主定价。业内预期,市场竞争将促使保险公司开发出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此同时费率将普遍下调15%左右。

  2016年初,“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险”试点落地,这是国家用减税的方式,为居民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护理保险等提供补贴。国际经验表明,减税政策能推助健康险实现“井喷”。目前已有三家公司的新产品面市,团险客户投保踊跃。

  2015年,保险资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56%,凸显机构投资者专业理财优势。综合考虑收益率、刚性兑付特性、账户流动性以及保障属性,2016年存款和银行理财迁移至保险的趋势将有增无减。

  保监会日前宣布,2015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9.2,比中性值50高出38.4%,显示保险消费者信心较强;保险消费意愿为66.8,大部分产险消费者表示仍会续保。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保险业的市场化成熟度已迈上新台阶,加上借力“互联网+”,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也正在以更为细腻、活跃的方式嵌入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各种场景,保险市场的热或会持续10年以上。

  说假话、两边蒙,营销误导花样多

  蛋糕肥美,必遭蛀虫蠹虫觊觎。近年来,保险营销误导、欺诈屡禁不止。保监会在2015年组织开展了旨在打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亮剑行动”,并于日前向全社会通报5起保险骗局典型案例。

  案例一:误导欺诈保监会检查发现,太平洋寿险上海、武汉、西安三个电销中心的部分保单存在误导欺诈问题,包括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等。

  案例二:虚假宣传大地财险的某些销售人员在电话营销时,除了对产品本身进行虚假宣传,还恶意诋毁同业公司。

  案例三:滥用说辞中国平安西安电销中心的某些销售人员,推销时压根就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等说辞。

  案例四:预期收益不准确面对面的营销猫腻也不少。阳光人寿安徽淮南中心支公司召开产品说明会时,在幻灯片中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进行对比,仅使用中、高两档演示预期收益,且不注明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该公司共组织产品说明会21场,累计签单客户687人。

  案例五:自购电话卡冒充消费者回访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监会规定人身险产品须设置最短20天的犹豫期。其间,投保者可以退保且不蒙受损失。然而检查中发现,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银保客户经理董某竟然自己购买电话卡号,将其作为消费者联系方式填写在投保单上,冒充消费者本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再以公司名义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对影响投保的重要事项避而不谈。

  目前,上述保险骗局案例所涉机构和责任人已按规定受到惩处。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引以为戒。

  提高警惕、心中有数,绕开陷阱不上当

  传统寿险营销误导积弊要除,新近出现的保险消费权益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近一段时间来,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接连发出消费警示,提醒保险消费者擦亮双眼。

  如何应对“存款变保单”“理财产品变保险”?

  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要向销售人员详细了解欲购买产品的性质,区分清楚该产品到底是银行存款还是保险;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或者保障需求;要注意保单封面的风险提示语和保险金额、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部分。消费者如在银行误购买一年期以上的保险产品,可以在“犹豫期”内主动申请退保。

  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假保单,如何防止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合同、单证、印章等手段进行诈骗?

  要仔细核对保费收款账户,若发现收款账户与签发保单的保险机构不一致,尤其是收款账户名称为销售人员或其他个人时,坚决别划转保费。不要将大额现金保费直接交给销售人员,委托其代交。投保后,要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登录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或前往保险公司所属营业场所柜面,查询保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千万不要盲目相信销售人员承诺的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中保险责任、除外责任、收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防止诱导诈骗。

  “××互助”“××联盟”等,是保险吗?

  “互助计划”与相互保险经营原理不同,且其经营主体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部分机构、网站或个人将虚设的“互助计划”包装成相互保险在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销售,采用低门槛、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可能诱发诈骗行为,由于传播速度较快,收费金额较小,容易给广大保险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相关新闻:

  原标题:5家保险企业上“黑榜” 看看他们怎么骗人的(图)

  3月29日,保监会网站通报了5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多家保险公司均出现在电话销售中使用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销、欺骗投保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保监会从各电销中心的现场检查中获取证据,并对涉案的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处以严厉的处罚。

  通报中指出,保监会经核查发现太保寿险上海、武汉、西安三个电销中心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销售人员通过夸大保险责任、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等。

  大地财险的销售人员在部分电销保单中对销售政策进行不实宣传、对同业公司进行不实宣传、将本公司产品与其他公司不实对比以及诋毁同业公司等。此外,平安人寿的电销人员在推销人身保险产品时,在通话过程中没有提到保险,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的说法等。

  另外,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存在通过夸大收益、保障范围、承诺随时可取本金等手段诱使消费者投保等行为。在产品说明会、销售人员晨会上使用的PPT,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进行对比,仅使用中、高两档演示预期收益,且未注明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而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个别银保客户经理利用虚假电话回访欺骗消费者。

  保险专家黄先生表示,消费者在接到保险销售电话时,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谨慎购买,切勿因贪小便宜而误买保险,而购买保险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五家险企涉案情况

  案例1 太保寿险

  案情:保监会于2015年10月27日至11月13日对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寿险)开展了电话渠道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专项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上海、武汉、西安3个电销中心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存在夸大保险责任、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等。

  处罚:保监会对太保寿险总公司及涉案机构、高管人员罚款共计76万元。其中,鉴于太保寿险总公司对3家电话销售中心欺骗投保人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对太保寿险总公司罚款12万元,对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予以警告并罚款4万元。

  案例2 大地财险

  案情:保监会于2015年11月2日至20日对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地财险)开展了电销渠道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现场检查,发现大地财险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存在销售人员对销售政策进行不实宣传、对同业公司进行不实宣传、将本公司产品与其他公司作不实对比以及诋毁同业公司等。大地财险在电销渠道使用的话术样版,存在大量与上述销售环节不实宣传相类似的表述。

  处罚:保监会对大地财险及其高管人员罚款共计43万元。其中,对大地财险总公司罚款25万元,对大地财险电商事业部原总经理、现主持工作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分别罚款8万元、5万元,对大地财险分管电子商务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案例3 平安人寿

  案情:2015年5月14日,江苏保监局12378投诉维权热线接到消费者投诉,称2015年5月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西安电话销售中心的销售人员向其推销人身保险产品,在通话过程中没有提到保险,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的说法等。经调查,该公司电销渠道存在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重要情况、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其他利益等问题。从检查获取的证据看,同类违规行为在该电销中心普遍存在。

  处罚:江苏保监局对平安人寿西安电销中心罚款40万元,对该中心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案例4 阳光人寿

  案情:2015年6月,安徽保监局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对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通过夸大收益、保障范围、承诺随时可取本金等手段诱使消费者投保等行为。

  处罚:安徽保监局对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罚款20万元,对该公司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2万元。

  案例5 泰康人寿

  案情:2015年8月,黑龙江保监局在对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个别银保客户经理利用虚假电话回访欺骗消费者。经调查,银保客户经理董某通过个人购买电话卡号,将其作为消费者联系方式填写在投保单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如消费者身份证号码等),冒充消费者本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

  处罚:黑龙江保监局对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罚款6万元,对该公司银保业务部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

  (信息时报)

  

银保产品怎么样?可靠吗?收益率高买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要注意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二篇

   ■记者 蔡平 

  “最近理财产品收益降了很多,4%以上的产品不多了。”长期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谢女士最近有点“烦恼”。记者从银率网了解到,4月以来,银行理财量价齐跌,平均收益破4%,正式进入“3时代”。 

  而“3时代”来临,让普通投资者感叹无处投资。不过,有一种产品,收益率超过了银行理财,老百姓却“爱恨交加”,不敢轻易出手,那就是银行保险理财产品。 

  所谓的银保理财产品指的就是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种保险,放在银行里卖,就称作银保理财了。不过投资者要注意的是,银保理财和银行理财为两个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在风险、收益及流动性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银保产品走红 

  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共发行5342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7.71%;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6%,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银行理财收益正式进入“3时代”。 

  业内分析,随着收益中枢下移,高收益理财产品将逐渐淡出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寻求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变少。正因为此,近期银保产品受到青睐。 

  例如,某国有银行的一款银保产品:1万元起售,2年期收益4.5%,3年期5.1%。单从收益来讲,就秒杀市面上很多理财产品。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有一款2年期最低收益率4.2%的银保产品,“这个收益是固定的,只要持有到期就能享有”。 

  前述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分析,降息之前,银行理财收益很多都在5%以上,期限短,银保不好卖。现在理财收益下滑,同期国债收益率也只有3.9%,银保的收益比较突出,最近来询问的人也多了。 

  银保产品怎么样?银保产品可靠吗?

  银行保险产品的特点、优势

  首先,所谓的银行保险指的是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等渠道销售各类保险产品。但投连险的风险比较大,主要适合一些风险偏好中等靠上的客户。万能保险则是在一定保底收益的基础上享受专家理财的收益,理财账户的灵活性足以满足低风险偏好客户的长期理财需求。而分红保险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使保户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享受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收益,是抵御资本市场动荡的主力险种,适合风险偏好低的客户。作为新兴寿险产品,银行保险产品弥补了保险产品在收益方面的局限性,也有效地补充了银行存款对于客户理财选择的单一性,满足了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的全面需求。

  银行保险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也不可盲目购买。由于保险自身的特点,在投保后的起初一两年,扣除保险费用后,其保单的现金价值一般都低于客户的投保金额。因此,客户如在投保后的一两年内退保,可能会遭受本金损失。

  其次,客户在购买银行保险前应多方咨询,多了解银行保险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如投连险,不能轻易听信业务员的夸大介绍,应在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后再作决定。而如若购买分红保险,则应购买长期险,这样以复利形式取得的红利更为可观。

 因此,各人在购买银行保险时应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银行保险。

  银保产品高收益从何而来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长沙一名国有银行人士介绍,相比银行理财,银保产品的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投资期限也更长,因此可以参与周期较长的优质项目,或凭借母公司的保险资源持有优质资产,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指出,同等前提下,投资期限越长,不可控因素就越多,相应的风险越大,投资者就会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要求有更高的风险补偿。因此,银保产品收益率略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是合理的。 

  银行保险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别

  1、 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险产品其主要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如购买保险产品的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身故或残疾,保险公司还要承担保险责任。

  2、经营主体不同。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经营的业务,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

  3、作用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资金安全和一定收益,与保险产品相比,二者在预防风险、存取方式和所有权等方面存在区别。在预防风险方面,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为将来的风险做准备,但用银行储蓄来应付未来的风险,是一种自助行为,而保险则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是一种互助行为。

  4、在存取方式上,银行储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息,本金无损失,而保险产品没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获得保险金是不确定的,保险金只有在保障期满或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将承担一定的损失。无论是保险产品或银行理财产品,都受到大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比较。

  提醒 

  买银保注意这3点 

  目前市面上的银保产品收益普遍在3.5%~7%,主要分为两大类,万能险和分红型寿险。 

  闫自杰介绍,万能险都有保底收益,但高于保底的部分是不确定的,实际结算利率会根据投资情况来调整,其历史收益并不能代表未来的投资收益。 

  而分红险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保险期限内保单的现金价值较低,一旦提前退保就会造成本金损失(多数产品需持有超过保险期限的半数,才可勉强保本);二是分红不确定,高收益多来自于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在保险合同中体现,因此易产生纠纷。 

  闫自杰提醒,投资者在购买银行代销产品时,一要提高警惕,向销售人员详细了解产品;二要根据家庭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三要仔细研读保险合同条款,尤其注意保单封面的风险提示语、保险金额、现金价值、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部分。

  

理财产品变保单,活到120岁才能领取保险金太荒唐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三篇

  明明买的是理财产品,到手却变成了一张保单; 明明工作人员穿的是银行制服,却一个劲儿推销保险——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保险的需求日益释放,有人把保险当做理财产品买,也有人误把存款买保险,结果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对簿公堂。

  保险还是理财,你弄得明白吗?

  近日,浦东法院向社会公布了一份《人身保险纠纷白皮书》,向多家保险企业发放。近三年来,该院受理的165件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保险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共计155件,而原告以中老年人居多,占总数的83%。大多数人身保险合同纠纷都是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商议理赔或退保未果后才向法院起诉。

  保险公司屡成被告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本报记者 陈琼珂

  活到120岁,才能领取保险金?

  【典型案例】

  2011年10月,60岁的老宋和数百位居民一起,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的讲座。一名姓夏的讲师向大家推销一款“生命富贵花年金保险”,把该产品宣传得天花乱坠,不少人当场就购买了这款产品。老宋稀里糊涂地花了七万多元也买了这款产品,受益人填的是自己的儿子。

  两年后,老宋看到电视里报道一起保险纠纷:虹口一位居民起诉保险公司误导消费者,因为保险公司隐瞒了“保单要数十年后才到期”的重要信息。老宋突然想起自己的保单,赶紧拿出一看,“哇,要60年,2071年11月16日才能到期拿回本金,到时候我也120岁了,骨灰也不知哪里去了”。老宋认为,销售人员根本没有如实说明,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已经支付的保费及相关利息。经法院调解,老宋办理了退保手续,保险公司返还了他大部分保费。

  【成因分析】

  除了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误导之外,投保人对于金融产品的错误认知以及盲目追求投资收益的心态为日后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大部分投保人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对于银行投资理财产品与保险产品认知存在误区,易听信宣传,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往往在签订合同之后才意识到不妥。

  一方面,投保人签约不慎重,大多数投保人并未意识到合同精神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即使签字亦可以反悔[来源:

  法院受理的案件中,不少投保人主张保险代理人在销售保险的过程中存在销售误导行为,但投保人能多一份保护意识、合同意识,就能避免不少纠纷的产生。上述案例中已明确约定了合同的保险期限、投保人的缴费年限,若投保人能够更认真地阅读合同,或者更多地关注合同的主要条款,遇到不明确的条款要求保险人进行说明,就能避免类似纠纷的产生。

  【建议】

  法官建议,消费者应该对所购买的产品有基本了解再做决定。保险本身是将个人风险汇集,再由社会成员共同承担,是一种损失补偿的互助模式。而投保人认为保险“高收益”的投机心理往往为之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纠正这样的投机心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推销保险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对保险产品尽到说明义务,从利弊两方面介绍险种,帮助消费者摆正购买保险的心态,减少因预期与实际不符而引发纠纷。

  “买理财产品送保险”,不靠谱

  【典型案例】

  老王去银行存款,一位身穿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买我们的理财产品可以送保险”。因听信工作人员宣传,老王为儿子购买了某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险,后经询问才得知产品性质是保险,于是告上法院要求撤销合同,退还保费。

  多起案例中,当事人都把保险和理财混为一谈。某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向当事人老周介绍一款理财产品,称“收益比银行利息高得多”,老周取出存款购买保险产品,后来他才发现“高于银行利息”的信息不实。而当事人老沈在被游说购买一款保险产品时,被告知中途退保不会产生损失,且可随时提前解除合同拿回全额本金和年度利息、分红。但老沈买入后才发现,该保险提前退保会损失部分本金。

  【成因分析】

  近年来,保险业推出不少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与银行合作销售。然而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保险代理人为提高业绩有意误导,诱使投保人在非本意状态下购买保险产品,引发争议。

  保险代理人行为的不规范使得因销售误导、代签名所引发的纠纷占同期人身保险合同纠纷的70%以上,主要手法有三种——

  一,故意混淆保险与理财产品的概念,将保险说成定期储蓄、基金等银行同类理财产品,或者利用存款、利息等银行业术语对客户进行误导。客户最常听到的就是“买理财产品送保险”等,最终却“存单变保单”,尤其不少老年人前往银行为子女办理储蓄时极易受到误导。

  二,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功能,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或将其与银行储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造成该产品是一款能获得更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假象。

  三,有意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信息。如投资理财型保险的产品风险、中途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免责条款的规定、犹豫期的行使、保单期限等。投保人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一致,解除合同才发现有不能接受的损失,继而引发诉讼。

  【建议】

  白皮书建议强化从业管理,切实规范保险代理人行为。建议保险公司改革代理佣金制度,健全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约束机制,提高代理人的服务质量。提高保险代理人的准入门槛,建立代理人行为评价体系,加强对代理人过错行为的追偿力度,引导代理人合法合规展业。规范业务人员离职交接程序,定时按期梳理离职人员业务文件。强化对公司业务人员的规范教育,明确操作规则,提高合法合规从业水平。

  保险条款前后矛盾,信哪条

  【典型案例】

  才烁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投保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保险,保单期限为一年,保费为月缴。2009年6月,作为才烁公司员工,李某也加入了这一保险,公司按约支付了保费,一年期满后又续保,他应享受的保险保障有:团体人身保险保障20万元,团体重大疾病保险保障10万元,以及附加医疗险等。

  2010年9月初,被保险人李某因病不幸身故,才烁公司要求保险公司尽快理赔,却遭到拒绝,理由是:“保单期限为一年”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这是一份月保单,不是年保单,而才烁公司并未缴纳2010年9月的保费,故不能理赔。

  法院审理后发现,保单之中竟然前后矛盾:保险合同第三条约定“保险期限为一个月”,但第十二条约定“合同有效期为一年,与保险期间一致”。法院认定,在此情况下,应作对被保险人有利的解释,即认定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限为一年。据此,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辩解不成立,应赔付20万元。

  【成因分析】

  这样的情况明显是由于保险公司管理疏漏所引发。据调查,保险公司的疏漏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

  保险条款约定存瑕疵,有的前后矛盾,有的存在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条款; 保险公司对询问事项缺乏明确说明,在投保人申请理赔遭拒赔的案件中,40%的案件中保险公司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但很多保险公司的询问表中,却缺乏针对性提示; 保险公司对保险条款的交付存瑕疵。

  【建议】

  法官建议保险人审慎合规经营,积极梳理各险种条款,对保险合同的条款结构、内容表述进行合理简化,尽量将难以理解的长句断为短句,同时尽量将条款文字放大,将重点条款以黑体字标出; 在制定免责条款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并在保单首页进行特别提示。其次以合理形式全面履行说明义务,可将明确的理赔标准设置为合同附件进行专项释明,督促业务员在推销时对重要免责条款进行口头说明,真正做到“投保不带疑,理赔不拖沓”。再次,有效交付合同条款,保险条款的交付应以投保人确实收到保险条款为准。

  

理财渠道还是保险靠谱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四篇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你真的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不可告人的理财揭秘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五篇

你真的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不可告人的理财揭秘

对于投资者来讲,找到一个适合的理财产品并不容易,通常人们会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最可靠,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真的可靠吗?其实银行理财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那么透明与真实,理财产品中有很多投资者不知道的内幕。

为什么会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不可靠?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在众多理财中极力挣扎,为了揽储发行理财产品数量大幅上升,2013年共有181家银行发行了44817款银行理财产品,相比2012年数量增长近四成,由于中国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因此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会再度提升,但是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够收益呢?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可靠?对此,专家小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受访者中了解到,比较容易受到误导的人群多为31-35岁之间,72%的受访者都受到银行不同程度的理财销售误导,从银行的类型来划分,国有银行误导现象比较严重,占32.1%,股份制银行其次,占20.6%,城市商业银行误导率达到19.1%,外资银行占17%,在此数据中,外资银行误导比例较小,并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其他银行针对理财产品误导情况不断上升,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那么可靠,所以理财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认为仅仅把资金放入银行就能高枕无忧,那么你就错了。

公布银行理财产品误导伎俩:理财、保险“傻傻分不清”

银行理财顾问说的话真的可信吗?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通常银行理财顾问会给投资者介绍各种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是真的理财产品吗?理财顾问的误导让投资者对理财、保险分不清,近日银行代销保险产品已经成了业内常事,占其中约三成比例,不但如此基金产品也被误导成理财产品,此类现象频频出现,还能说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

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是真的吗?

随着互联网高收益理财产品登上金融的舞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开始推出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真的能达到如此高的收益吗?年收益百分之六是真的吗?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很多投资者都认为银行说的预期收益就是实际收益,但是这只是市民的一厢情愿,据华夏泉盛统计显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大于预期收益的达到24500款,占总比例53%,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占19款,占比例0.04%,那么其余47%的空挡如何解释?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纰漏不清晰应经成为隐患。

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中国人信赖的理财机构,但是却频频出现误导、忽悠现象,让很多投资者心寒,银行理财产品其实并不可靠,所以提醒各位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细心看合同,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2017理财攻略:各类投资理财产品骗局曝光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六篇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2017理财攻略:各类投资理财产品骗局曝光 理财行业骗子一向猖狂,今年以来各类金融诈骗案例也是屡发不止,不同领域骗子的活跃度也各不相同,投资者的损失情况差别也很大。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一名:网上炒股、炒黄金、炒白银、炒油软件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各类理财软件,比如炒股、炒黄金、炒白银、炒原油,宣称获利巨大或是稳赚不赔,那么要注意了,很负责的告诉你,十个里面没有一个是真的!

这些骗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政府批文的山寨投资理财软件;

幕后推手都是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犯罪团伙;

涉及的都是高风险高杠杆率的行业;

编造各种成功案例吸引投资人;

没有签订与银行之间的第三方托管协议;

先让投资人小赚一笔尝到甜头,加大投入后通过幕后操作让其产生巨额亏损。 也就是说,表面上你看到这些理财软件赚钱很厉害,实际上都是犯罪分子编造出来的,无论你怎么操作,最后的结局都是亏损,而且是亏得很大。建议大家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炒股、炒贵金属、炒油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不要轻易相信一夜暴富的说法,理财不是赌博,太容易赚钱往往意味着太容易被骗。

今年以来各类金融理财诈骗屡发不止,特别是线下理财领域。投资人的损失巨大。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二名:线下理财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爆发了数起非法集资诈骗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是线下理财公司,涉及的金额非常巨大,百亿级以上很常见,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往往是亲朋好友全都中招。线下理财公司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有很多都是当地的“地头蛇”,且隐蔽性很强,过去数年一直游走在法律及监管的灰色地带。不过近年来由于金融形势恶化、监管查处力度加强,这些线下理财公司不断浮出水面。

一般来说,线下理财骗局有以下特点:

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本地区或是周边地区;

理财公司信息披露非常不完善,投资人无法得知自己的钱投到哪里去了; 单个投资者涉及金额较大,其中老年人中招比例很高,很多人把养老钱都砸进去了;

杀熟比例很高,理财公司招聘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者的钱大多被投向股市、房产等高风险领域。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中国的线下理财机构非常混乱,资质也是层次不齐,其中很少能做到完全合法合规,奉劝广大投资者,珍爱生命,远离线下理财。

2015年以来P2P问题平台越来越多,跑路的、提现困难的、倒闭的陆续发生,投资人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三名:P2P网贷

P2P网贷行业从开始发展至今都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过去几年来爆发的负面案例确实不少,平台跑路、倒闭、提现困难等现象从来就没有断过,因此很多人是“闻P2P色变”。之所以P2P会出这么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进入门槛太低、发展太快并且监管严重缺失,导致大批投机分子钻了进来。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未来P2P行业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应该算上是P2P行业的监管元年,尤其是年底的“网贷监管意见稿”对P2P平台提出了非常具体并严格的要求,各个地方政府也在逐渐收紧P2P的准入门槛,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以后还想在行业内浑水摸鱼是越来越难了。在2016年的问题平台中,主动停业的平台数量超过了跑路平台数量,可以看出,以后选择良性退出的P2P平台会越来越多。

总的来看,涉嫌违法违规的P2P平台通常有以下行为:

自融或设立资金池;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拆标或发放大量超短期标;

项目信息披露太少,有可能发的是假标;

收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超过20%;

没有银行资金托管;

公司背景造假,与工商系统的信息不符。

大家今后在投资P2P平台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背景实力较强的平台。

保险离我们生活很近,上学学校买50元的保险,出门旅游坐车也买保险,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意外险和车险财险这几类,选择一份合适的保险将能使投资人避免遭受意外损失。但保险也是有骗局的,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四名:保险

保险公司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直欠佳,主动去购买保险产品的人并不是很多。实际上,在国外保险被居民看的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年轻时期就主动购买了多种保险。那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原因很简单,都是保险公司自己作的。

在中国,买保险可能面临以下难题: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误导销售,夸大保障范围或是实际功效;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投保人出事了之后理赔的程序非常繁琐,且要求非常严苛,很多情况下难以获得理想的赔偿;

保险公司夸大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或是不提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导致投资人出现亏损;

保险公司未对投保人进行足够提醒,投保人中断缴费导致保单失效。

建议大家在购买保险或是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光听工作人员的说法,仔细查看说明书中的每一款条例非常重要。

人民最传统的观念认为把钱存银行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固然很高,但银行理财也是需要谨慎的,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银行也不例外上榜排第五,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五名:银行

银行之所以会进入这个榜单内,其实是与银行客户的超大量级有关。近两年银行爆发的各类负面事件也不少,导致银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实际上混迹在银行业的骗子比例并不大,只不过中国的银行数量太多了,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的客户也最多,因此诈骗案例的总量就上去了。此外,过去银行在大家心中是非常“靠谱”的,一旦银行爆发出负面新闻,总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在银行内投资者可能遇到的骗局包括以下两种:

如何判断投资理财公司是否可靠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七篇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如何判断投资理财公司是否可靠

很多有存款的人都通过理财使自己的资金增值,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理财公司,但是在理财者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疑问:投资理财公司可靠吗?是否真的能让自己的存款增值?是不是比放在银行里面要合适?带着以上疑问,我们来为大家解答一下“投资理财公司可靠吗”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投资理财公司,可能很多人一听到这个,下意识的反应就绝觉得是骗人的,其实并不尽然,投资理财就是通过投资使自己的储蓄增值的一种方式,比如购买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房地产,保险,黄金,p2p等都属于投资理财。现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银行,或者购买股票进行投资,还可以通过网络理财,也就是互联网理财,相比于传统理财,这类理财更加的方便,快捷,也是很多低年龄层人群的最佳选择。

很多人之所以把存款放入银行,是因为对理财公司的不信任,认为理财公司是个新鲜的事物,并不靠谱,其实并不是。投资理财早在1969年就兴起了,可以说是发展十分久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投资理财就是赚钱,认为买股票,房地产就是赚钱,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投资理财更加全面,对现金进行规划,能够合理的控制消费支出,比如教育规划,生活规划,还能对你的资产做出风险的评估,让生活变得更加稳妥得一项服务。

有风险才会有收益,投资就像是赌博,不能一点风险没有,所以选择理财公司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可靠的理财公司是要仔细观察的,就是网站的专业程度,一般实力强劲的公司对网站也会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会对公司的门面十分的注重,如果是骗子公司,那么网站做的也就不那么专业,而且忽悠你的成分居多。在一个就是观察公司是否正规,正规的公司有着完整的体系,严密的监管层,通过搜索也能发现,正规公司的口碑都十分不错,媒体的报道和评价也都十分正面。还有就是公司的实力,能有好的理财能力,首先公司的实力就一定要强,一个平台如果背后的企业强大,那么这个平台经营的也会十分好。

所以说判定“投资理财公司可靠吗”,还是要多多观察,需要时间来佐证,不要盲目跟风,认为理财公司的可靠与否。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相关资料查看:

https:///licai/licaizhishi-guihua/32887.html

投资理财公司可靠吗?可信吗?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八篇

没有百分百的可靠投资理财公司,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关键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担风险。

理财( Financial management)即对于财产(包含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知识产权)的经营,可以包括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但是多用于个人对于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的经营,是指个人或机构根据个人或机构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设定想要达成的经济目标,在限定的时限内采用一类或多类金融投资工具,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达成其经济目标的计划、规划或解决方案。

个人理财

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 目前国内能够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机构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 ①银行理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

②证券公司理财

证券理财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资偏好选择不同理财工具。

目前,到银行、证券公司理财需开立相应理财账户。一般而言,通过银行开立的理财账户可以办理储蓄类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类产品,大型银行还可通过银行系统购买国债。由于银行网点分布较广,通过银行渠道开立的投资理财账户可到银行柜台办理。 证券公司开立的理财账户可用于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期货(包括金融期货如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商品期货如黄金期货、农产品期货等)等一系列的投资理财工具的投资。证券账户的开立可到各证券公司营业部办理,需要在交易日内办理。部分证券公司如国泰君安证券可通过各省份网站(如国泰君安广东)进行网络预约,通过预约的开户时间则相应较为灵活,工作时间、午休时间、周六日均可开户。

目前理财投资可谓热点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在十二个方面:炒金、基金、股票、期货、国债、储蓄、债券、信托、外汇(rockmms磐石是一家不错的国际平台)、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珠宝。

公司理财

理财公司主要分为银行的理财中心、财富中心及私人银行;券商、基金、期货公司的理财中心;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的理财中心;第三方理财公司;其他一些个人办的公司,他们的具体信息如下:

1、银行的理财中心、财富中心及私人银行。通常信誉好,服务客户群体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内容为:金融产品、增值服务、咨询服务、理财规划服务。

2、券商、基金、期货公司的理财中心。提供服务内容为:证券咨询、代售基金、期货投资咨询等。

3、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的理财中心。通常以销售保险产品为主。

4、第三方理财公司。介于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全方位理财规划。比如:玖秘财富

5、其他一些个人办的公司,风险极高,主营业务为代炒股票,提取佣金。企业理财的方法包括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本(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为企业所需的资本(金)的财务行为。筹资的方式主要有筹措股权资金和筹措债务资金。筹资管理的目的为满足公司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增加公司的利益,减少相关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是一种新型的投股控股公司,英文缩写:投资管理公司PIMC。其主旨是为其它公司提供战略策划以及

资金引进等一些限制其公司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公司的复兴,体现了竞争合作求双赢的合作原则。

公司理财三阶段:1900—1959 融资管理阶段;1964—1979 投资理财管理时期;1980—至今。

个人及公司理财也可以分为九段:第一段是储蓄,第二段是购买保险,第三段是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第四段是投资股票期货,第五段是投资房地产,第六段是投资艺术收藏品,第七段是投资企业产权,

第八段是投资品牌,第九段是投资人才。其中第一段到第三段是理财的初级层次,到第六段是中级层次,七段以上是高级层次。有点水平的人可以这样认为:第一段到第三段根本算不上“理财”,第四段到

第六段是理财没错,但也要看是不是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子自己住那叫“置业”,不叫“投资”。七段以上已经是“经营”了,那是资本家们的玩意,跟普通老百姓相距太远了。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面对理财时,我们应该警惕理财风险:

1、产品等级不一也有亏本风险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2、理财产品力拼高收益,实际风险仍存

3、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

4、要详细阅读投资合同:在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时,不但要详细询问产品情况,而且要仔细阅读投资合同,其中对于产品收益会有明确表述。

在进入投资计划前,建议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明确目标

细心了解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制范围,以及你希望在短期(1-2年)、中期(3-5年)或者长期(5年以上)内看到的情况,根据可以判断的条件,定好一个目标。而且一旦目标定好了,就不要更改。

2.明确风险底线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哦,当遇见不利时自己愿意接受的蚀本的程度是多少?明确这个目标是为了应对不测的风险时作出果断的决策。

3.学习培养兴趣

对自己投资的项目越了解越好。多留意财经消息,多听专家意见,同时还要学着判断资讯及他人意见,结合自己情况作取舍。不要人云亦云,跟风是很危险的。

银行理财真的安全吗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第九篇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银行理财真的安全吗?

患上理财恐惧症是在2014年6月的那次理财。我去银行存款,走进明亮的大厅,立在地上的标牌上写着的一款5年期产品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投资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年利率5.12%,国家加息,利率随之上调。黄底黑字,赫然醒目。

工作人员信誓旦旦,此理财用于金矿开采,5年后本利返还,保底利率5.12%,每年本利全部计利息。国家利率下调,5.12%利率不变,利率上调跟着上调,理财金额4万元起。

这么好的理财产品真是千载难逢。我毫不犹豫地把刚刚取出的4万元按理财要求存入银行。客户经理是一戴着胸卡清瘦的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他把赠品递到我的手里,送我到大门外。告诉我一周后来拿手续。 赠品是一盒粽子,5斤菜籽油。还有几天端午节,银行想的真周到。中午,我把粽子送进微波炉加热,把菜籽油倒进油壶。

一周后我去银行,小伙子在窗口里递出红色保险本,我愣住了,一再追问,小伙从营业间出来了。原来此款理财与保险公司挂钩。小伙子除了重复着第一天理财的诱人利率,同时一再强调,保险公司投资于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项目,我们银行只能给工程贷款,不可能直接投资。再说保险单上盖着银行的“银保专用”章“利率5.12%”,还有什么不放心?再说你要反悔还来得及,你要把赠品原封不动拿回来。

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到这份上,我还有什么说的。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两年后,突然接到保险公司的对账单,一看傻眼了:4万元钱两年半不仅利息全无,且亏损数百元。我当时就急了,马上去找银行,我出示全部手续,质问当初的承诺为什么不兑现?营业员耐心地告诉我:“银保专用”章是保险公司的章,不是银行的章,要想解决问题只能去保险公司。

我马不停蹄地去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答复,相关负责人出差还没回来,要等上一周。等我如约赶到保险公司,管理人员指着费用扣除一栏讲解,我才明白:还要按月扣除管理费。全部理财款要存10年后取出才合算,封闭期5年,5年后可以取出,但不合算。银行办理人员没给你讲清楚,责任不在保险公司。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

当时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焦急的催促下,我不可能耐着性子看完保险公司近20页的繁文缛字!扣除的钱款是每月都要收取的保单管理费,再说当初理财时,扣费一事,小伙子只字未提,提到的都是收益

怨我自己,为什么当初不耐着性子一条条看,不明白的地方当时问清楚呢!后悔也晚。

我坚决要求撤回理财,人家告诉我要一层层审,最后能否特批还不好说。接着按计算器,我的妈呀,撤回的结果,本钱能回来一半就不错了!我被套牢了!

大家都觉得银行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实不然,不仅仅是年化低,而且陷阱也不少的。相比之下可能那么被你们认为不安全的网贷软件可能更为安全的。譬如最近名声较大的绿化贷,年化有13.5%之高,而且是国资控股,风控什么做得也都是相当不错。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安全问题,但据说也是相当的好。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银行安不安全不是我说了算,但是有些事情是如假包换。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baoxianzhishi/50591.html

《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