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

理财险骗局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

|

【www.dagaqi.com--保险知识】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
理财险骗局 第一篇

  针对保险营销误导、欺诈现象,保监会日前向社会通报了5起保险骗局典型案例,并发出了具体的消费警示。

  价格降、收益涨,保险消费旺起来

  借着市场化改革春风,保险消费的三把火眼下越烧越旺。

  2015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为近年来新高。2016年人身险市场的“高温”有望持续:通过“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费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人身险已实现了保险公司自主定价。业内预期,市场竞争将促使保险公司开发出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此同时费率将普遍下调15%左右。

  2016年初,“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险”试点落地,这是国家用减税的方式,为居民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护理保险等提供补贴。国际经验表明,减税政策能推助健康险实现“井喷”。目前已有三家公司的新产品面市,团险客户投保踊跃。

  2015年,保险资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56%,凸显机构投资者专业理财优势。综合考虑收益率、刚性兑付特性、账户流动性以及保障属性,2016年存款和银行理财迁移至保险的趋势将有增无减。

  保监会日前宣布,2015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9.2,比中性值50高出38.4%,显示保险消费者信心较强;保险消费意愿为66.8,大部分产险消费者表示仍会续保。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保险业的市场化成熟度已迈上新台阶,加上借力“互联网+”,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也正在以更为细腻、活跃的方式嵌入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各种场景,保险市场的热或会持续10年以上。

  说假话、两边蒙,营销误导花样多

  蛋糕肥美,必遭蛀虫蠹虫觊觎。近年来,保险营销误导、欺诈屡禁不止。保监会在2015年组织开展了旨在打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亮剑行动”,并于日前向全社会通报5起保险骗局典型案例。

  案例一:误导欺诈保监会检查发现,太平洋寿险上海、武汉、西安三个电销中心的部分保单存在误导欺诈问题,包括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等。

  案例二:虚假宣传大地财险的某些销售人员在电话营销时,除了对产品本身进行虚假宣传,还恶意诋毁同业公司。

  案例三:滥用说辞中国平安西安电销中心的某些销售人员,推销时压根就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等说辞。

  案例四:预期收益不准确面对面的营销猫腻也不少。阳光人寿安徽淮南中心支公司召开产品说明会时,在幻灯片中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进行对比,仅使用中、高两档演示预期收益,且不注明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该公司共组织产品说明会21场,累计签单客户687人。

  案例五:自购电话卡冒充消费者回访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监会规定人身险产品须设置最短20天的犹豫期。其间,投保者可以退保且不蒙受损失。然而检查中发现,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银保客户经理董某竟然自己购买电话卡号,将其作为消费者联系方式填写在投保单上,冒充消费者本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再以公司名义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对影响投保的重要事项避而不谈。

  目前,上述保险骗局案例所涉机构和责任人已按规定受到惩处。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引以为戒。

  提高警惕、心中有数,绕开陷阱不上当

  传统寿险营销误导积弊要除,新近出现的保险消费权益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近一段时间来,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接连发出消费警示,提醒保险消费者擦亮双眼。

  如何应对“存款变保单”“理财产品变保险”?

  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要向销售人员详细了解欲购买产品的性质,区分清楚该产品到底是银行存款还是保险;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或者保障需求;要注意保单封面的风险提示语和保险金额、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部分。消费者如在银行误购买一年期以上的保险产品,可以在“犹豫期”内主动申请退保。

  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假保单,如何防止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合同、单证、印章等手段进行诈骗?

  要仔细核对保费收款账户,若发现收款账户与签发保单的保险机构不一致,尤其是收款账户名称为销售人员或其他个人时,坚决别划转保费。不要将大额现金保费直接交给销售人员,委托其代交。投保后,要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登录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或前往保险公司所属营业场所柜面,查询保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千万不要盲目相信销售人员承诺的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中保险责任、除外责任、收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防止诱导诈骗。

  “××互助”“××联盟”等,是保险吗?

  “互助计划”与相互保险经营原理不同,且其经营主体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部分机构、网站或个人将虚设的“互助计划”包装成相互保险在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销售,采用低门槛、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可能诱发诈骗行为,由于传播速度较快,收费金额较小,容易给广大保险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相关新闻:

  原标题:5家保险企业上“黑榜” 看看他们怎么骗人的(图)

  3月29日,保监会网站通报了5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多家保险公司均出现在电话销售中使用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销、欺骗投保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保监会从各电销中心的现场检查中获取证据,并对涉案的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处以严厉的处罚。

  通报中指出,保监会经核查发现太保寿险上海、武汉、西安三个电销中心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销售人员通过夸大保险责任、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等。

  大地财险的销售人员在部分电销保单中对销售政策进行不实宣传、对同业公司进行不实宣传、将本公司产品与其他公司不实对比以及诋毁同业公司等。此外,平安人寿的电销人员在推销人身保险产品时,在通话过程中没有提到保险,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的说法等。

  另外,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存在通过夸大收益、保障范围、承诺随时可取本金等手段诱使消费者投保等行为。在产品说明会、销售人员晨会上使用的PPT,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进行对比,仅使用中、高两档演示预期收益,且未注明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而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个别银保客户经理利用虚假电话回访欺骗消费者。

  保险专家黄先生表示,消费者在接到保险销售电话时,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谨慎购买,切勿因贪小便宜而误买保险,而购买保险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五家险企涉案情况

  案例1 太保寿险

  案情:保监会于2015年10月27日至11月13日对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寿险)开展了电话渠道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专项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上海、武汉、西安3个电销中心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存在夸大保险责任、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等。

  处罚:保监会对太保寿险总公司及涉案机构、高管人员罚款共计76万元。其中,鉴于太保寿险总公司对3家电话销售中心欺骗投保人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对太保寿险总公司罚款12万元,对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予以警告并罚款4万元。

  案例2 大地财险

  案情:保监会于2015年11月2日至20日对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地财险)开展了电销渠道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现场检查,发现大地财险在部分电话销售保单中存在销售人员对销售政策进行不实宣传、对同业公司进行不实宣传、将本公司产品与其他公司作不实对比以及诋毁同业公司等。大地财险在电销渠道使用的话术样版,存在大量与上述销售环节不实宣传相类似的表述。

  处罚:保监会对大地财险及其高管人员罚款共计43万元。其中,对大地财险总公司罚款25万元,对大地财险电商事业部原总经理、现主持工作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分别罚款8万元、5万元,对大地财险分管电子商务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案例3 平安人寿

  案情:2015年5月14日,江苏保监局12378投诉维权热线接到消费者投诉,称2015年5月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西安电话销售中心的销售人员向其推销人身保险产品,在通话过程中没有提到保险,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的说法等。经调查,该公司电销渠道存在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重要情况、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其他利益等问题。从检查获取的证据看,同类违规行为在该电销中心普遍存在。

  处罚:江苏保监局对平安人寿西安电销中心罚款40万元,对该中心副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案例4 阳光人寿

  案情:2015年6月,安徽保监局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对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通过夸大收益、保障范围、承诺随时可取本金等手段诱使消费者投保等行为。

  处罚:安徽保监局对阳光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罚款20万元,对该公司总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2万元。

  案例5 泰康人寿

  案情:2015年8月,黑龙江保监局在对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个别银保客户经理利用虚假电话回访欺骗消费者。经调查,银保客户经理董某通过个人购买电话卡号,将其作为消费者联系方式填写在投保单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如消费者身份证号码等),冒充消费者本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

  处罚:黑龙江保监局对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罚款6万元,对该公司银保业务部经理予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

  (信息时报)

  

二元期权是什么?真的赚钱吗?风险大从玩法看完全是个骗局
理财险骗局 第二篇

  什么是二元期权 

  所谓二元期权,属于一种奇异的期权,不同于普通期权的收益特征。它通常与一些标的资产进行挂钩,例如股票、外汇、股指等,通过预测其走势,即看涨或看跌来进行获利。其在到期后只有两种结果,即预测成功获得收益,或者是预测失败而损失收益。

  二元期权的收益只有2种结果:获得高额利润,或是失去该笔部分投资金额(一般情况下,每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比例都是不一样的, 收益比例一般介于70~85%之间,投资资金返还比例介于0%~15%之间)。 

  行内人对此标准的解释为:“赌”一定交易时间后,标的资产的价格与执行价格的变化,分为看涨或者看跌期权,到期时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价内,价外。当正确地预测一个指定的时间内标的资产价格或指数的方向时,就是价内,可以得到确定的获利率与原投资金额,反之,则为价外,原投资金额将全部归零,或只能收回相当小的比率。

  再来看看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如图: 

  所谓“二元”,是因为二元期权到期后只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买家买的是“看涨”,那么在规定时间内,标的资产到期价格大于执行价格,买家就能得到固定收益,反之,将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额。 

  通俗点说,就是有人坐庄,你分析标的资产走势,选择买涨或者买跌。

  二元期货交易怎么玩?

  以投资者小张为例,如果其判断下午三点时谷歌(Google)每股价格会超过当前市价(571.15美元),那么他将会点击绿色按钮购买看涨期权;反之则购买看跌期权。然而,无论是购买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如果投资客户的价格预期被印证是正确的,那么他/她将获得相当于原始投资70%的净收益。那么小张如果投资100美元将获得70美元的回报。如果小张预判错误将只能面临初始投资15%的结果,本例中小张即意味着产生85美元的净损失。如果是外行投资者,其价格预期的正确率在50%,即价格上涨和下跌各有一半的概率正确,那么他的预期收益是:(70*0.5)+(-85*0.5)=-7.5,即预期亏损7.5美元,亏损率为7.5%。

  购买二元期权之后,投资客户能够在下午三点之前一直观测股价走势,到期时到期价格会在交易平台上予以显示。

  再说简单点二元期权人的玩法:

  在某特定时点,比如下午1:25,你可以下注比如100美元,赌某只股票在五分钟内——即截至1:30——是上涨还是下跌。猜错只能拿回15美元,猜对则额外到手约70美元。

  简单来说,投资者判断正确,可获得本金 70% 左右的收益,判断错误,基本是本金全无,其实就相当于赌博中的“押大押小”。

  那么,二元期权是真的吗?二元期权赚钱吗?

  信广告你就完了。 

  二元期权能不能玩?

  敬告:最好是对二元期权产品有多远避多远

  必须声明的是,二元期权在少数国家已有监管,国外对二元期权的态度也是有褒有贬。美国从2008年开始,允许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提供合法的二元期权交易。英国于2015年5月正式将二元期权纳入金融产品范畴,将来监管与否仍在讨论。日本早已将二元期权纳入FSA监管,成为合法金融产品。 

  所以,如果是通过正规、合法的平台,二元期权理论上是可以玩的,只不过风险很大而已。 

  问题是,我国并未开放外汇市场,国内暂时没有任何合法正规的外汇交易平台!

  而且,咱们国家目前在政策上并不鼓励去做二元期权,主要是二元期权在国内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与监管[创业网:

  但凡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散户碰什么也别碰外汇和原油,因为消息不灵光+网速不够快+智商不足+没工夫24小时盯盘,根本打不过机构,只配当韭菜。爆仓事小,钻(穿)仓的话哭都没地方哭去。

  所以,本着“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原则,我们以为,如果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还是不玩为妙,也别指望某“老师”、“专家”能教会你,让你“百分百赚钱”。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分析:

  我们以 50% 的判断正确率来计算,假设投资 100 元,猜对则赚 70 元,猜错则亏 85 元(这里以最低损失即拿回 15% 本金计算,但很多时候投资根本拿不回本金),那么预期收益率为:[(70×0.5)+(-85×0.5)]/100=-7.5%,为负数。说好的“下单无风险”呢?

  你可能会说,万一我就是运气好,一直赌对呢?

  首先,请不要把庄家当傻子,我们采访到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相关人士,对方直言:做的人(庄家)赚钱,下的人绝对亏。初期(投资者)赚不赚就看庄家个人,你想吸引人就让利,不想就不让。退一万步来讲,假使你运气爆棚,庄家也没有卷钱跑路的意思,在出金环节(即提现)也是凶多吉少。首先,你大概需要支付 15%-30% 的手续费。如此算来,一次投资,连翻倍都做不到,这不是比直接赌博还坑么?即使你满足了平台出金的各种奇怪的要求(比如出示名下水电缴费单据等),也愿意忍痛缴纳高额手续费,所谓的“分析师”、“喊单老师”也会用种种理由拖延投资者离场,有的平台甚至干脆就不出金。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大概只有报警了……

  去年4月18日,证监会发出警示并提醒,“二元期权”交易网站大多注册在境外,在国内无网络备案信息、无实际办公地址,投资者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很难追回。目前已有地方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对“二元期权”网络平台进行立案查处。如图(重点关注红色矩形里面的内容):  

  原文:微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打压“二元期权”。2016年11月,微信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处理“二元期权”类信息的公告》,对发布“二元期权”等违法、违规推广信息的公众号进行全面整治,相关帐号做永久封禁处理: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nnounce?action=getannouncement&key=1479381788&version=1&lang=zh_CN

  二元期权的优势

  风险控制:二元期权提供了一种预先定义的收益和损失结构。因此,您甚至可以在 签署合同之前便能准确知晓潜在利润和损失的规模。

  更高的潜在利润:二元期权为您提供如下一种机遇:以基础资产开立更大的交易持仓,但仅使用最少的现金投资[创业网:

  即时收入:使用期权成熟且最先进的网络和移动交易平台,您能够通过快速和准确地开立新的二元期权,对所有新的全球和交易局势做出快速反应。

  交易简单:“二元”是指数字 ’2’。当用于二元期权时,它是指您的交易决定简单,因为您只需要决定您的基础资产的变动方向,即上升或下降。您不需要为了准确预测价格变动的范围和幅度而进行广泛的调查或评估复杂的财务报告。

  二元期权的风险

  就其运作模式而言,纯粹的二元期权与博彩没有太大差别,并不具备金融产品的各项功能,也没有对接的基础资产,仅仅是以对冲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风险为外衣。

  二元期权是一种非赢即输的投机产品。这些网络平台交易的二元期权是从境外博彩业演变而来,其交易对象为未来某段时间外汇、股票等品种的价格走势,交易双方为网络平台与投资者,交易价格与收益事前确定,其实质是创造风险供投资者进行投机。在操作上,二元期权与期货同样可以看涨看跌,一方盈利也就必然会有一方亏本。

  看起来,这个交易规则跟期货很相似,但二元期权还暗藏着赔率条款。据了解,目前多数二元期权平台规定,投资者若判断正确可获得的收益为70%-85%,其余则为平台所收取。如果判断错误,大部分是血本无归,仅有部分品种有最高10%或15%左右的返还。举例来说,投资者甲拿着100元买了看涨某只股票的二元期权,如果猜对了,他的收益就是投资金额的70%,但如果猜不对,他的亏损是85%。

  这种“赢少输多”的设计与正规期货、期权有本质上的差异,投资总会有赔有赚,如果以50%的正确率来计算,那么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是:(70×0.5)+(-85×0.5)=-7.5,亏损率为7.5%。

  而且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其法律风险。比如当前经营二元期权金融产品的相关网站,大多在国外注册并运营,在国内没有具体的营业地或者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一旦投资者发现问题,很难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他们也很容易规避我国的行政监管,大多没有经营性网站许可证,即ICP备案,存在很大的监管难度和监管风险。

  还有就是诈骗风险,多数二元期权产品在对冲模式设计、资金流向、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监管也尚处于空白阶段,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诈骗活动。

  最后是平台资质缺失风险,具有风险分散、对冲功能的连结类证券投资产品发行应当属于证券业务的一部分,应当由具有经营资质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监管框架内开展,平台在没有取得相应资质的情况下经营此类产品,极容易涉嫌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具有很大法律风险。

  在专业人士看来,二元期权完全是个赌局,只是披上了金融的外衣,让人误以为投资的是期货或期权。但实际上,二元期权不具备规避价格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证监会监管的期权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有着本质区别。证监会表示,二元期权交易行为类似于赌博。目前,已有地方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对二元期权网络平台进行立案查处。而且,这些网站大多注册在境外,在国内无网络备案信息、无实际办公地址,投资者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很难追回。

  二元期权的骗局揭秘

  我们来看看二元期权都有哪些骗局。 

  1. 代理商原是托儿 

  很多二元期权代理商其实是托儿。他们混迹在QQ群、论坛社区及百度贴吧等地方,冒充客户提问,再注册另一个账号回答问题,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家平台,正所谓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实际上却是黑心诈骗平台。 

  2. 平台居然是假的 

  二元期权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衍生品新兴事物,很容易造假,因为不知道的人太多,蒙起来太容易。 

  有的二元期权平台打着“低投资高回报”的旗号,诱骗客户投资,事实上却连正规的交易网站都没有,还声称不需专业的投资知识与技能,只需在群里跟单就能稳赚。事实上却是利用虚假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人为控制交易价格,骗取投资人钱财。 

  3. 交易软件藏猫腻 

  平台本身可能是真的,但引进的交易软件藏了猫腻,使得平台报价和市场真实报价相差很大,导致投资者频频失手。 

  4. 利用“滑点”搞鬼,阻止客户出金 

  某些二元期权平台利用“滑点”搞鬼,阻止客户出金。 

  “滑点”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与交易服务商看到的下单的点位或交割的点位数据不一致,以此扰乱客户操作。另外就是,有些投资者赚到钱想退出交易,就会冒出一些所谓的“分析师”,以种种借口拖延投资者离场。 

  5. 披着金融外衣搞传销 

  有些平台除了以“低投资高回报”诱使客户投资,还会提供另一种获利渠道,那就是发展下线拿奖励。一般而言,所谓的奖励都是你发展的下线的交易金额的百分之多少,当然,这笔钱不管下线输赢你都会得到。 

  而这种平台的宣传重点都会放在发展下线获利方面,本质上就是披着“二元期权”外衣的非法传销。

  

银保产品怎么样?可靠吗?收益率高买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要注意
理财险骗局 第三篇

   ■记者 蔡平 

  “最近理财产品收益降了很多,4%以上的产品不多了。”长期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谢女士最近有点“烦恼”。记者从银率网了解到,4月以来,银行理财量价齐跌,平均收益破4%,正式进入“3时代”。 

  而“3时代”来临,让普通投资者感叹无处投资。不过,有一种产品,收益率超过了银行理财,老百姓却“爱恨交加”,不敢轻易出手,那就是银行保险理财产品。 

  所谓的银保理财产品指的就是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种保险,放在银行里卖,就称作银保理财了。不过投资者要注意的是,银保理财和银行理财为两个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在风险、收益及流动性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银保产品走红 

  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共发行5342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7.71%;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6%,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银行理财收益正式进入“3时代”。 

  业内分析,随着收益中枢下移,高收益理财产品将逐渐淡出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寻求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变少。正因为此,近期银保产品受到青睐。 

  例如,某国有银行的一款银保产品:1万元起售,2年期收益4.5%,3年期5.1%。单从收益来讲,就秒杀市面上很多理财产品。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有一款2年期最低收益率4.2%的银保产品,“这个收益是固定的,只要持有到期就能享有”。 

  前述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分析,降息之前,银行理财收益很多都在5%以上,期限短,银保不好卖。现在理财收益下滑,同期国债收益率也只有3.9%,银保的收益比较突出,最近来询问的人也多了。 

  银保产品怎么样?银保产品可靠吗?

  银行保险产品的特点、优势

  首先,所谓的银行保险指的是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等渠道销售各类保险产品。但投连险的风险比较大,主要适合一些风险偏好中等靠上的客户。万能保险则是在一定保底收益的基础上享受专家理财的收益,理财账户的灵活性足以满足低风险偏好客户的长期理财需求。而分红保险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使保户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享受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收益,是抵御资本市场动荡的主力险种,适合风险偏好低的客户。作为新兴寿险产品,银行保险产品弥补了保险产品在收益方面的局限性,也有效地补充了银行存款对于客户理财选择的单一性,满足了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的全面需求。

  银行保险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也不可盲目购买。由于保险自身的特点,在投保后的起初一两年,扣除保险费用后,其保单的现金价值一般都低于客户的投保金额。因此,客户如在投保后的一两年内退保,可能会遭受本金损失。

  其次,客户在购买银行保险前应多方咨询,多了解银行保险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如投连险,不能轻易听信业务员的夸大介绍,应在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后再作决定。而如若购买分红保险,则应购买长期险,这样以复利形式取得的红利更为可观。

 因此,各人在购买银行保险时应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银行保险。

  银保产品高收益从何而来 

  长沙一名国有银行人士介绍,相比银行理财,银保产品的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投资期限也更长,因此可以参与周期较长的优质项目,或凭借母公司的保险资源持有优质资产,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指出,同等前提下,投资期限越长,不可控因素就越多,相应的风险越大,投资者就会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要求有更高的风险补偿。因此,银保产品收益率略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是合理的。 

  银行保险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别

  1、 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险产品其主要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如购买保险产品的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身故或残疾,保险公司还要承担保险责任。

  2、经营主体不同。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经营的业务,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

  3、作用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资金安全和一定收益,与保险产品相比,二者在预防风险、存取方式和所有权等方面存在区别。在预防风险方面,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为将来的风险做准备,但用银行储蓄来应付未来的风险,是一种自助行为,而保险则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是一种互助行为。

  4、在存取方式上,银行储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息,本金无损失,而保险产品没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获得保险金是不确定的,保险金只有在保障期满或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将承担一定的损失。无论是保险产品或银行理财产品,都受到大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比较。

  提醒 

  买银保注意这3点 

  目前市面上的银保产品收益普遍在3.5%~7%,主要分为两大类,万能险和分红型寿险。 

  闫自杰介绍,万能险都有保底收益,但高于保底的部分是不确定的,实际结算利率会根据投资情况来调整,其历史收益并不能代表未来的投资收益。 

  而分红险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保险期限内保单的现金价值较低,一旦提前退保就会造成本金损失(多数产品需持有超过保险期限的半数,才可勉强保本);二是分红不确定,高收益多来自于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在保险合同中体现,因此易产生纠纷。 

  闫自杰提醒,投资者在购买银行代销产品时,一要提高警惕,向销售人员详细了解产品;二要根据家庭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三要仔细研读保险合同条款,尤其注意保单封面的风险提示语、保险金额、现金价值、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部分。

  

浅析6种理财骗局就在你身边,需要注意
理财险骗局 第四篇

浅析6种理财骗局就在你身边,需要注意

金融骗局五花八门,今天长久贷就按照理财产品的分类,投资风险从低到高来给打假扒一扒,权当给大家总结一套防骗指南。

银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金融机构了,但即使是被看作安全系数极高的银行理财,也存在不少骗局,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银行类的理财骗局,一共2种。

1、高额贴息存款

企业存款失踪,储户存款消失,这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现多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背后就是所谓的“高额贴息存款”惹的祸。简单来讲,一般都是银行内鬼伙同外人,当你去银行理财的时候觉得收益太低,这帮人就会告诉你现在有一款产品可以承诺高息。他们还会很很神秘的要求你不能告诉其他人甚至是家人,也不能开通“查询”等功能,还要你签下保证书。看上去,好像自己中彩票一样捡了大便宜,这样的好事确实不能泄露,而且各方面包装得和办理银行理财一样。很多人觉得银行难道还会骗人吗?然并卵,等你觉得到期了要取出这笔钱的时候,这些钱就不见了。

防骗指南:即使是面对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要相信任何高息承诺,更不要跟着银行工作人员去银行以外的任何地方办理存款和理财业务。

2、飞单

飞单,其实是金融行业公开的潜规则。经常购买银行理财的人可能会知道,有时候觉得银行理财收益太低,客户经理会悄悄出示一份并不是本银行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利息会比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很多,理财经理还会向你承诺很安全,但是要求你保密。很多人其实根本看不懂这些飞单的理财产品,只是觉得银行工作人员是为自己好,所以稀里糊涂就买了。这些飞单的产品,很有可能是高风险的基金甚至是私募产品。没出事的时候自然皆大欢喜,但是一旦出事,这种情况银行是不会赔你钱的。只会认定为员工的个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这种时候,你觉得这个客户经理能赔得起你的损失吗?

防骗指南: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切以合同为准,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是否与说法一致。

特别留意一下合同盖章是否是银行公章,发现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要质问,没有明白之前千万不要签字。

接下来要分析的理财骗局,基本是这两三年新出现的模式,特别是打着P2P名号的骗局,玷污了P2P行业也让真正的P2P平台非常尴尬。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3、虚假P2P骗局

关于P2P的骗局,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他们无一不是披着互金外衣的高息游戏。不过,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P2P本身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就像菜刀一样,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只是要看菜刀用在谁手上,太多骗子借着P2P的名义行骗,才导致大家谈P2P色变。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三种偏离了P2P本质的伪P2P机构:

一种以P2P作为载体,从隐秘的民间金融机构转变为阳光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为

了“洗白”。

第二种是以P2P作为载体,将客户资金非法吸收投入特定的业务、公司或产业之中,主要目的是“自融”。

第三种则是以P2P作为载体,通过假标、资金池和高收益为手段将客户资金非法吸收并据为己有即“欺诈”。

回顾这两年来雷掉的P2P平台,都逃不过上面三种模式,尤其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居多,

通常是自融和发假标。无论是哪种模式,伪P2P的共同特征都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息”, 永远记住: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本金。

防骗指南:P2P一定是线上的,线下理财不是P2P,务必要远离;不要贪心高息,精选平台分散投资;关注政策和平台动向,明显违规的平台不要投。

4、假私募基金骗局

看完银行和P2P,接下来说说假私募基金的敛财术。

大家平时买的公募基金,基本上不存在假基金,一是因为公募基金运作本身比较透明。另一方面能够拿到公募基金牌照的都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但是,私募基金就不太一样了,不少所谓的私募基金其实根本没有销售牌照。而且由于信披要求没那么高,所以违规的空间就很大。

以前就接触过这样的“假私募”: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总共四五个人,打着私募的名义虚称自己背景如何强大。在办公室内,再摆上几台电脑,坐着几个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操盘手,

发布一些所谓专家分析的投资信息。一般都是先让客户吃点甜头,而那些盘面分析和资金投向其实都是虚构的,看上去像是“股神”,其实都是骗子。

防骗指南:首先要明白政策规定私募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是金融资产300万或连续三年收入不低于50万。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几万、几十万就能投私募,这一定就是违法的,出了事也没人能救你。如果满足私募合格投资者要求,尽量选择阳光私募产品,会定期披露业绩,更加透明化。

5、原始股骗局

无股权不富,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句流行语。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手里没有一点原始股,就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就注定不能翻身当富人似的。但也正是这么一句话,让原始股骗局横行。人人都幻想通过股权投资暴富,骗子们就来为这些人编织一个梦幻的骗局。所以,经常有一些打着已登陆“四板”(地方股转系统)的公司,声称在未来两三年后,可从区域股交中心“转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通过这种鼓吹,这些公司忽悠不明就里的人,说他们发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涨潜力,吸引投资者购买。

但现在证监会官已经说了,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少数挂牌企业(大部分为跨区域挂牌的企业),宣称已经或者即将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向社会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还承诺固定收益,其行为涉嫌违法。

防骗指南:挂牌≠上市,四板≠新三板,新三板也只是挂牌,并不是上市。理财险骗局

股权投资根本就不是普通人玩的,原始股更不是普通人想要就有的,要有人转让原始股给你,铁定是骗子。理财险骗局

6、现货投资骗局

这两年,现货投资的广告满天飞,特别是贵金属、原油类、邮币卡三种现货投资,时不时就有微信“美女”勾搭你投资。

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经常有各种声音甜美的“美女”打电话给你,让你投资各种现货。要么就是突然在某个微信群里面,有人添加我好友,说是交流理财,结果通过之后直接跟我兜售现货交易。这些“美女”背后,其实在长久贷看来都是抠脚大汉,牛鬼蛇神,而这些现货投资全都是坑。

先说现货投资合不合法吧。按照法律规定,从事原油、现货油交易所(平台)需要商务部批文,但是商务部从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另外,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合法合规的交易所,国内到现在为止也只有8家。

其中证券交易所3家: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

期货交易所4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

金融理财领域十大经典骗局 总有一款让你刻骨铭心
理财险骗局 第五篇

金融领域十大经典骗局总有一款让你刻骨铭心

近年来,金融诈骗的案子屡屡发生,诈骗的花样也层出不穷。2015年的金融界,更是出现了泛亚、e租宝等“明星”案例。下面我们就来起底全球十大经典金融大骗局,望引以为戒。

NO.1 庞氏骗局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经典的金融骗局,是现在金融诈骗的始祖,在中国老话里叫“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借新钱还旧债”。

查尔斯·庞兹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诱骗众人说自己投资从欧洲兑换的邮政票据,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被波士顿当地人尊称为与哥伦布齐名的伟人,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利用的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人并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真的投资收益,还是后来人的投资本金。发展到今天,其形式更加隐秘,这种“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可以持续数年,也有人明知是骗局却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结果冲进去被骗的。近些年的案例就有“e租宝非法集资案”。

NO.2连环信骗局

这种骗局在我们身边实在太多了,你肯定接触过。许诺以小投资赚大钱,实际上完全是骗局而已。

传言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20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

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戴夫罗斯是否真有其人,谁也无从知晓。

看似很傻的骗人方式,但是回想你有没有收到过好友群发的邮件、QQ、短信等等,要么就是“马化腾生日,转发N个好友送QQ会员”,要么就是“赶快转发,运营商送话费、送流量”。看似很拙劣的骗局,实际上传播量非常大,总会有人真的没防备好友发来的消息,然后就上当了。

NO.3传销诈骗

传销产生于二战后期的美国,成型于战后的日本。传销培训教材不仅极富煽动性和欺骗性,而且具有很多心理学的要素,极易诱人上当。教材编织的链条程序大体是这样的:要把新人骗进传销组织,大致分为:列名单、电话或书信邀约、摊牌、跟进、直至胁迫加盟。

传销最经典的就是拥有培训教材和洗脑式的煽动,文有心理战,武有强制胁迫,虽然十几年前就开始被中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但直至今日任时有报道。

NO.4“419诈骗”

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消息,写信人自称是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这就是发生在尼日利亚“419诈骗案”。

这点道口贷小编就不多说啥了,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了普通人的贪念,现在尤其要防范这种骗局。包括打电话说是你公司老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路上汇个钱什么的。

NO.5征婚骗局

爱情会遮蔽人的眼睛,所以越来越多爱情骗子出现了。这种骗局的起源都无法查询了,由来已久。2007年,有6名老妇女冒充建筑商、海归商人、丧偶的巨商遗孀等等身份,专门骗取文化程度不高的而中老年男性,骗取金额高达几百万。

低端一点的,各种婚托也是层出不穷,通过相亲寻觅爱情的人也要多一份心了。

NO.6 彩票骗局

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电话,“恭喜您中奖啦,您获得了****万元奖品,现在需要您的信息确认一下”,然后就是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据说,这种骗局最先起源于英国,然后在中国被发扬光大。

这种骗局以彩票、商场活动、随机抽奖等方式为主,由于新闻报道较多,主要容易上当受骗的是中老年人和一些消息闭塞地域的人群,大都市基本已经免疫。

NO.7 金字塔传销骗局理财险骗局

这种骗局可以理解为庞氏骗局、连环信骗局和互助骗局三位一体的,本不应该单独列出来,但是它在历史上影响实在太大了,而且在中国也有,必须提醒。

1997年阿尔巴尼亚高息集资“金字塔”,骗子承诺给投资者支付的月息高达20%—30%,这对于平均月薪65美元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一些人甚至把土地和房子卖掉进行投资。结果在5年的时间里,70%的家庭将相当于阿尔巴尼亚一年国民生产总值30%的10亿美元投入到了这个无底洞中。最终骗局破灭,国家骚乱,险些内战。

还有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94年俄罗斯的MMM的投资基金骗局,如果不是俄罗斯政府紧急出手,这个骗局在俄罗斯的危害会更为广泛。而现在,他还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也有很多。

NO.8 克洛斯骗局

巴洛克洛斯骗局是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骗局之一。上世纪80年代,巴洛克洛斯公司吸收了18000位私人投资者的资金,这些受骗者都认为自己投资的是没有风险的政府债券。实际上,大笔资金进入了公司的创始人彼得克洛斯的私人账户,他把这笔钱用来购买私人飞机、豪华汽车、豪宅和豪华游艇,过着奢侈的生活,直到被揭发出来,锒铛入狱。

这个还是类似于庞氏骗局,只不过给的收益低了一点。也正是因为这种骗局的存在,央行和银监会才要求P2P必须严格披露借款人信息,严禁设资金池,要求银行存管,预防跑路现象出现。

理财险骗局

NO.9白血病骗局

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诈捐。美国印第安纳州曾有一对夫妇声称自己的孩子患上了白血病,希望能够在孩子死前尽量满足她的梦想。整个小镇都被调动起来为他们捐款,最后筹集了13000美元。结果,事实证明,他们的孩子很健康,而他们一家人带着骗取的13000美元,飞到佛州的迪斯尼乐园大玩了一场。

这在中国人心理都快有阴影了,郭美美事件、街边或者地铁里假装残疾的乞讨者。所以给陌生人捐款,一定要找靠谱的中间公益组织,或者直接捐给困难人群手里。

NO.10 虚拟银行骗局

风靡全球的在线游戏《第二人生》中出现了一个虚拟银行“Ginko Financial”,它声称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但该虚拟银行很快倒闭,导致许多人无法拿回自己的投资。之后,《第二人生》上又出现了一个银行,它在吸收了众多虚拟货币林登币之后,关门大吉,而银行的两位开办者把250万林登币兑换成了现实中的货币5000美元,再也不在《第二人生》上露面。

这种骗局在中国还是比较少的,中国政府对虚拟货币管控非常严格,而一般的游戏运营商也很少有动游戏玩家理财的主意,毕竟中国的游戏玩家以学生居多,本身就没钱。

道口贷小编提醒您,以上十种经典骗局,基本涵盖了现如今所有的诈骗方式,打铁也需自身硬,一定要心里有数,增长知识水平,避免上当受骗!

保险理财常见的投资陷阱
理财险骗局 第六篇

保险人的网上家园—沃保保险网

保险理财常见的投资陷阱 据调查发现,有一些不法分子趁保险理财产品具有市场,便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关于保险理财陷阱,并提醒大家在购买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

保险理财陷阱一:7%非年利率而是5年收益

“保底收益真能达到7%这么高?”对于我们的疑问,该营销人员犹豫了一下表示,其实7%是指5年的收益,平均每年不到2%。而这点并没有在宣传单中注明,工作人员也没有主动进行提醒。

“但每年还有现金分红,加起来收益率也挺不错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参照该公司以往的分红经验,这款产品年平均分红水平超过4个百分点,“5年下来收益率至少达到百分之二十几。”但这样一来,该产品的实际收益水平与5年期定存到期的利率18%差距明显缩小。

我们随后从相关保险公司了解到,这款分红险的保障内容大致包括身故保障,红利以及满期金。保险公司的产品条款中并未说明有7%保底收益,涉及投资收益的方面只有红利和满期金。

保险理财陷阱二:提前退保难获满期金

尽管没有7%的保底收益,但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保险合同期满,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额107%的满期金,即购买1万元的产品,5年后可以获得10000×107%=10700元的满期金,在收回本金的同时还有700元的收益。“如果合同到期,保险公司保证给付这部分收益。”

照此看来,这款保险产品确实有固定收益,但却并非银行宣传单中所说的保底收益,而是合同到期后的满期金收入。如果投保人提前退保,则拿不到满期金,只能按照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获得补偿,而这部分金额往往较低,越早退保保单现金价值越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险理赔,则保险责任终止,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理赔金。

保险理财陷阱三:是否分红并不确定

相对于满期收益,银行工作人员更强调,年度分红才是更为重要的收益来源。据我们了解到,这款产品今年才刚刚推出,而银行工作人员就拿着过去其他产品的分红水平来对此进行介绍,称每年分红能达到4个百分点以上。

不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分红并不能保证,“分红水平要根据保险公司每年的实际经营状况来定,如果盈利情况较差,甚至可能不分红。”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经营多款分红险产品,从历年来的分红数据来看,尽管有些年份的分红水平会偏低一些,但目前尚未出现不分红的情况。“可这并不代表你所购买的这款产品一定会分红,这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该工作人员特别对我们强调。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保险理财陷阱,在这里,建议大家在购买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注意,不要盲目的去购买,在一切咨询好之后再进行购买。

理财险骗局

沃保保险网——沃保专题

投资理财有哪些是骗局?投资理财骗局介绍
理财险骗局 第七篇

投资理财有哪些是骗局?投资理财骗局介绍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当中,人们最担心的就是碰到骗局,碰到骗局的时候,人们可能还并没有发觉,等到真正发现被骗,就会后悔莫及。所以说投资理财需要谨慎,一定不能够大意。投资理财有哪些是骗局呢?下面来对投资理财的一些骗局进行介绍,让人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底有哪些骗局,以后尽量的避免走进这些骗局。

第一,分红骗局。有很多的投资者都会被忽悠购买分红险,投资者一旦听到资金随时可以支取以及每年有8%的高收益,就可能会购买,但是投资者往往忽略了这类分红险的实质,这类分红保险的实质其实并不好,不仅保障功能不强,而且投资的额度会比较高,分红也并不能够得到保证。

第二,网络理财骗局。网络理财是最容易进入骗局的,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包括在工作上比较忙的人群,又想要理财的话,就会选择网络理财的方法。在进行理财的时候,需要选择一家理财平台,然后投资者就会在理财平台上看到很多的诱惑人的噱头,比如说能够保本保收益,年收益可以达到20%以上等等,这样的噱头确实很吸引人,也能够让很多的投资者冲昏头脑,一鼓脑地将自己的资金投入进去。但是投资者这时候往往已经被骗,太高的收益,就是陷阱,而且现在很多理财的平台都不可靠,有可能平台负责人会捐款潜逃。如果一定要尝试网络理财的话,就应该选择短期投资,尽量选择一个月以内就可以完成投资,取回本金和收益的投资方式。 第三,现货白银投资。现货白银投资其实和现货石油投资一样也是骗局,这并不是说现货白银投资和现货石油投资本身是骗局,这些投资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早就已经存在,只是说在投资时所选择到的平台或者是操作人员会布置骗局。就以现货白银投资为例,有很多忽悠人们进行现货白银投资的,会告诉投资者有专业老师带,而且盈利周期也短,但是只要人们投资,就已经走进了骗局,会让人们一步步亏损更多。

投资理财有哪些是骗局?投资理财主要有以上的这些骗局,在投资理财之前,不管人们是否有投资理财的经验,都一定要注意了解一些常见的骗局,避免自己的资金被骗。

老百姓当心!当今理财十大骗局!
理财险骗局 第八篇

老百姓当心!当今理财十大骗局!

骗局一、为“高收益”资金搬家并不合算

一些银行推出短期高收益产品以吸引投资者资金搬家,但是考虑到投资的起算时间等,产品的实际收益往往低出不少。尤其是在季度末、月度末,银行往往会推出高收益的产品以达到完成考核的目的,投资者还需认真比较,不要被数字所迷惑。

【案例】王女士是A银行的客户,这几年的股市伤透了王女士的心,她索性把全部资金撤出了股市,专心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她发现,每次快到季度末时,市场上总有一些格外有吸引力的产品推出。

这天,B银行的理财经理向A女士隆重推荐了一款他们银行即将推出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投资期为1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2%,“如果投资金额达到50万元的话,能有4.5%的收益率”。比较之下,王女士非常动心,因为A银行近期几款产品的收益率不足4%,她准备将资金搬家到B银行以获得高收益回报。

【分析】

“收益率”是理财经理们最具有说服力的法宝,尤其是在同质化的理财产品市场上,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最为关注的就是产品的收益率。理财险骗局

不过,收益率和产品实际获得的收益并不是一回事情,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受到实际投资时间、产品的费率等因素的影响。

如产品的实际投资时间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产品期限本身较短时,实际投资时间会显著地摊薄产品的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B银行所发行的这款1个月债券理财计划,产品所注明的投资期限为1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针对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但是这款产品的发行募集期设置为5天的时间。在5天内,投资者的资金需进入银行账户,但仅能够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来获得收益。一些投资者为了不错过产品,往往不得不在发行初期就把资金存在银行账户上。除了募集期这段资金“在途时间”外,产品期满后本金收益的返还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仍然以上述这款产品为例,产品合同中规定,银行将在不迟于3个工作日内进行本息的支付返还,在到期日与支付日之间不计利息收益。同时,这里所注明的是“工作日”的概念,周末时间并不计算在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款产品的实际投资时间最短也有39天,比理论投资期限增加了近30%,实际的年化投资回报仅有3.58%。对于王女士来说,与其把资金在银行之间搬来搬去,倒不如直接选择A银行的产品省时省力。

【点评】

出于应对监管考核的目的,不少银行都会选择在月末、季末发行一些高收益的产品以达到“冲时点”的目的。尽管银监机构已经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但这样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杜绝。

除了使用上述案例中的比较方式,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对产品的实际在途时间及分摊后的收益进行比较来算一笔账。对于一笔10万元的资金来说,投资期为1个月,产品的收益率提高1%的话,资金收益仅提高83元。而对于银行资金搬家来说,可能涉及到转账费用、交通成本、新开户费用等,可见为一些临时性的高收益产品动辄资金搬家并不明智。

骗局二、有些“存款”不是存款

一些理财产品或是投资工具冠以了“存款”的名称,但它们并不是存款,有的还具有较高的风险。如一些银行推出的“投资存款”,是将普通的外汇存款与外汇期权合二为一。由于期权合约的加入,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案例】由于人民币升值,一些手中持有外币的投资者陷入了两难,他们迫切需要寻求到为外币保值增值的渠道。然而,选择了“高收益”的投资存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亏损。“存款”也不安全了吗?

子女在美国工作,老张夫妇的生活也成了“双城记“,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他们都在美国照顾孙儿,因此美元也就成了老张的必备资产。前不久,老张在一家外资银行购买了一笔3个月的“投资存款”,据说收益非常可观。可是到期时却发现,自己的美元存款统统变成了澳元,由于澳元的贬值,老张的存款也缩水了。

【分析】

尽管名称是“存款”,但老张所购入的“投资存款”却不是存款,而是一种加入了外汇期权的衍生产品。尽管可能产生潜在的较高收益,但其风险远远高于存款,当汇率走势与协定汇率背道而驰时,就将自动进行兑换。

原来,在签订这种“投资存款”的产品合同时,存在着两种货币,投资者存入的是A货币,可以选择与之挂钩的货币为B货币。在投资期限上,不同的银行可以提

供很多种期限供投资者选择,如短至1周、2周,长至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等。这一投资期限既是存款的存期,也是内嵌期权的期限。

但是,和存款所不同的是,在签订合同时,投资者还需要与银行约定一个协议汇率。事实上,这个协议汇率也就是期权的执行价格。在期权的执行价格的基础上,也会有不同的费率,即是期权的价格。

当投资期满,如果实际的汇率高于协定汇率,即A货币相对于B货币贬值,那么不仅本金为A货币保持不变,还可获得存款利息和期权费收益;反之,如果实际的汇率低于协定汇率,也就是A货币对B货币升值,那么本金将被转换为B货币,按照此时的汇率来进行折算的话,投资者就会有本金上的损失。另外,投资者还可以获得存款利息和期权费收益,这一点是相同的。

如老张所购入的就是美元/澳元的投资存款,由于澳大利亚央行5月突然大幅度降息,澳元汇率也随之走低,加上近期美元保持强势,导致产品到期时澳元/美元的汇率低于协定汇率,老张投资时的美元就被转换为澳元,对于存在美元需求的老张来说,就产生了较大的损失。

【点评】

事实上,这种“存款+外汇期权”的双货币理财产品在2009年时就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一些银行也将原“双利存款”等名称更改为银行外汇期权类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记者发现,仍有一些同样的产品被冠以“存款”的名称,加上理财经理对风险揭示的缺漏,导致仍有投资者对此类产品产生误解并直接遭致投资损失。

骗局三、房贷理财收益低于市场水平

并非所有存入“房贷理财账户”的资金都可以用来抵减房贷余额,而是采用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的方式获得贷款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之间的息差收益。如果分摊到所有资金上,这一收益率并不具备优势。

【案例】既担心提前还贷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又希望减少房贷利息的支出?理财经理给出的方案让你有种“迎刃而解”的感觉——把资金存在“房贷理财账户”上,这笔资金既可以用来抵减房贷余额以降低利息的支出,又能够在需要时随意支取,不会影响到资金的流动性。

年初时,刘先生准备了一笔资金用于提前还贷,前几年刘先生买入的一套房产还有80万元的贷款余额。不过,由于已经申请到了7折的优惠房贷利率,刘先生很担心一旦提前还贷,再想获得成本这么低的贷款恐怕就不可能了。但是,刘先生

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银行的理财经理为刘先生推荐了“房贷理财账户”,50万元的资金不用提前还贷,却可以抵减房贷余额降低利息支出。可是,几个月下来,刘先生却发现“房贷理财账户”的运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分析】

原来,理财经理没有向刘先生解释清楚的是,并非所有存入“房贷理财账户”的资金都可以用来抵减房贷余额,而是采用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的方式获得贷款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之间的息差收益。

具体地来看看刘先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吧。目前,刘先生的房贷余额为80万元,他有一笔50万元的资金存入到贷款银行的“房贷理财账户”中。按照业务规则,这笔资金可以获得相当于“贷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以用于弥补没有提前还贷而产生的利息支出。

但是,按照这家银行的规定,首先,“房贷理财账户”上要扣减5万元的账户余额,这部分资金不得纳入计息的行列;其次,超出的部分只有其中的60%才可按照“贷款利率-活期利率”的水平获得收益。

因此,对于刘先生来说,50万元的资金,事实上只有(50-5)×60%=27万元的部分可以获得“贷款利率-活期利率”的收益水平。

其中,刘先生享受的7折后优惠贷款利率为7.05%×0.7%=4.9350%,活期存款利率为0.5%,因此这27万元资金获得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可以达到

4.9350%-0.5%=4.4350%。

这一收益率水平虽然看上去还比较理想,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笔收益分摊到刘先生实际投入的50万元资金上,就会发现这笔“房贷理财”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水平仅为

2.3949%,这一收益远低于市场平均的货币基金七天年化收益率,也低于一些活期理财产品,而这两种产品在流动性上完全能够达到“房贷理财账户”对于资金使用的要求。

【点评】

银行推出“房贷理财账户”这样的产品是非常讨巧的,在没有降低贷款余额的同时,银行增加了存款额,在业务指标考核时起到了“存贷双收”的目的。对于贷款客户来说,选择这样的产品则需要了解的是理财账户收益的实际计算方式。不同的银行对于资金的分档、收益的计算各有其详细的规定,银行之间收益差距也很大。如果“房贷理财账户”的收益水平低于市场水平,倒不如选择一些活期理财产品,同样能够满足你的需要。

骗局四、被隐瞒的贷款利率往往很高

一些消费贷款、无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较高,为了吸引贷款人,理财经理通常会使用一些小的花招,如选择“还款计划表”作为替代答案。贷款人不具有专业知识,很容易被不同的利率计算方式所混淆。

【案例】马女士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这段时间市场不景气,马女士的现金流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她一直考虑着,申请一笔短期的银行贷款来缓解暂时的资金压力。

马女士计算了一下,自己大约需要20万元的资金就可以渡过难关,申请适合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既不需要办理抵押担保手续,银行还允诺,符合条件的话,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放款。

马女士最关心的是,这种贷款的利率是多少?可理财经理给出的答案却令人有些费解。

“我想申请20万元的贷款,2年还清,理财经理为我试算了一份还款计划。按照这一计划,使用等额本息还款法,每个月还款9984元就可以了。”马女士觉得,每月还款额属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但是这笔贷款的利率究竟是多少?

【分析】

对一笔贷款来说,利率显然是一项核心数据,为何理财经理会三缄其口,使用还款计划表的方式来回答马女士最关心的问题呢?

如果我们使用财务试算计算出这笔贷款的利率,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我们可以使用Excel中的财务函数rate。输入期数Nper=24,每月还款额Pmt=-9984(此处应输入负值),贷款金额PV=200000,就可以得到月利率为1.5%,换算成年利率在18%左右。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希望到银行办理贷款的客户来说,年利率8%~10%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对于高出这一范围的利率,贷款客户往往难以接受。因此,理财经理通常会使用一些小的花招,比如不直接告诉客户这一贷款的利率是多少,“还款计划表”是最典型的一种替代答案。由于还款计划表是真实的,因此从理论角度上来看,理财经理并不存在着“欺骗、隐瞒”的行为。

但是,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来说,仅仅通过还款计划表是很难了解到其中内含的真实贷款利率的,他们也不清楚如何逆推算出实际的贷款利率。因此,他们很可能在这样的状况下接受贷款合同,但承担的利率成本远远高于自己的预期。

2017理财攻略:各类投资理财产品骗局曝光
理财险骗局 第九篇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2017理财攻略:各类投资理财产品骗局曝光 理财行业骗子一向猖狂,今年以来各类金融诈骗案例也是屡发不止,不同领域骗子的活跃度也各不相同,投资者的损失情况差别也很大。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一名:网上炒股、炒黄金、炒白银、炒油软件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各类理财软件,比如炒股、炒黄金、炒白银、炒原油,宣称获利巨大或是稳赚不赔,那么要注意了,很负责的告诉你,十个里面没有一个是真的!

这些骗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政府批文的山寨投资理财软件;

幕后推手都是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犯罪团伙;

涉及的都是高风险高杠杆率的行业;

编造各种成功案例吸引投资人;

没有签订与银行之间的第三方托管协议;

理财险骗局

先让投资人小赚一笔尝到甜头,加大投入后通过幕后操作让其产生巨额亏损。 也就是说,表面上你看到这些理财软件赚钱很厉害,实际上都是犯罪分子编造出来的,无论你怎么操作,最后的结局都是亏损,而且是亏得很大。建议大家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炒股、炒贵金属、炒油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不要轻易相信一夜暴富的说法,理财不是赌博,太容易赚钱往往意味着太容易被骗。

今年以来各类金融理财诈骗屡发不止,特别是线下理财领域。投资人的损失巨大。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二名:线下理财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爆发了数起非法集资诈骗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是线下理财公司,涉及的金额非常巨大,百亿级以上很常见,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往往是亲朋好友全都中招。线下理财公司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有很多都是当地的“地头蛇”,且隐蔽性很强,过去数年一直游走在法律及监管的灰色地带。不过近年来由于金融形势恶化、监管查处力度加强,这些线下理财公司不断浮出水面。

一般来说,线下理财骗局有以下特点:

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本地区或是周边地区;

理财公司信息披露非常不完善,投资人无法得知自己的钱投到哪里去了; 单个投资者涉及金额较大,其中老年人中招比例很高,很多人把养老钱都砸进去了;

杀熟比例很高,理财公司招聘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者的钱大多被投向股市、房产等高风险领域。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中国的线下理财机构非常混乱,资质也是层次不齐,其中很少能做到完全合法合规,奉劝广大投资者,珍爱生命,远离线下理财。

2015年以来P2P问题平台越来越多,跑路的、提现困难的、倒闭的陆续发生,投资人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三名:P2P网贷

P2P网贷行业从开始发展至今都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过去几年来爆发的负面案例确实不少,平台跑路、倒闭、提现困难等现象从来就没有断过,因此很多人是“闻P2P色变”。之所以P2P会出这么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进入门槛太低、发展太快并且监管严重缺失,导致大批投机分子钻了进来。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未来P2P行业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应该算上是P2P行业的监管元年,尤其是年底的“网贷监管意见稿”对P2P平台提出了非常具体并严格的要求,各个地方政府也在逐渐收紧P2P的准入门槛,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以后还想在行业内浑水摸鱼是越来越难了。在2016年的问题平台中,主动停业的平台数量超过了跑路平台数量,可以看出,以后选择良性退出的P2P平台会越来越多。

总的来看,涉嫌违法违规的P2P平台通常有以下行为:

自融或设立资金池;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拆标或发放大量超短期标;

项目信息披露太少,有可能发的是假标;

收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超过20%;

没有银行资金托管;

公司背景造假,与工商系统的信息不符。

大家今后在投资P2P平台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背景实力较强的平台。

保险离我们生活很近,上学学校买50元的保险,出门旅游坐车也买保险,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意外险和车险财险这几类,选择一份合适的保险将能使投资人避免遭受意外损失。但保险也是有骗局的,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四名:保险

保险公司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直欠佳,主动去购买保险产品的人并不是很多。实际上,在国外保险被居民看的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年轻时期就主动购买了多种保险。那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原因很简单,都是保险公司自己作的。

在中国,买保险可能面临以下难题: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误导销售,夸大保障范围或是实际功效;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官方网站:

投保人出事了之后理赔的程序非常繁琐,且要求非常严苛,很多情况下难以获得理想的赔偿;

保险公司夸大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或是不提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导致投资人出现亏损;

保险公司未对投保人进行足够提醒,投保人中断缴费导致保单失效。

建议大家在购买保险或是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光听工作人员的说法,仔细查看说明书中的每一款条例非常重要。

人民最传统的观念认为把钱存银行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固然很高,但银行理财也是需要谨慎的,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银行也不例外上榜排第五,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五名:银行

银行之所以会进入这个榜单内,其实是与银行客户的超大量级有关。近两年银行爆发的各类负面事件也不少,导致银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实际上混迹在银行业的骗子比例并不大,只不过中国的银行数量太多了,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的客户也最多,因此诈骗案例的总量就上去了。此外,过去银行在大家心中是非常“靠谱”的,一旦银行爆发出负面新闻,总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在银行内投资者可能遇到的骗局包括以下两种: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baoxianzhishi/49481.html

《理财险骗局 保监会通报:这些保险骗局都是骗人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