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研究

|

【www.dagaqi.com--保险知识】

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研究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一篇

  【摘要】保险企业要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做好会计做账方法的调整,对于会计方法及时进行变更,对于境内和境外会计所产生的差异这一问题给予很好的解决。本文对于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分析国外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

  一、前言

  所谓递延保单获得成本(Deferred Acquisition Costs)是指保险行业中所支付的佣金还有其他的一些费用,如承保的费用、保单签发的费用及一些出售的费用等。这些与业务的产能有很大的关系。在有关的会计准则及解释中,财务部和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的会计政策做出了规定,要求在境内上市及境外上市的保险企业都需要进行会计做账方法的调整,要及时进行变更,解决境内外会计报的差异问题。在此会计准则条款下,根据业务产能水平,对递延保单获得成本约定在在保单期限内进行递延及摊销的账务处理。关于佣金费用、相关手续费用在办理新业务保单时所产生的获得成本于发生时,根据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将计入损益,依照佣金费用、手续费等办理新业务保单所产生的获得成本予以递延,并在预计保单年限内摊销,账目处理的结果是,国际准则下的利润高于国内准则。本文对于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进行了研究。

  二、国外递延保单取得成本的财务处理方法

  美国的保险行业中,存在由于新业务的开展费用较高而发生的盈余亏损问题,在会计准则中,可能通过摊销首年度保单获取成本的方式,有步骤的调节盈余亏损的财务处理方式。因此,在新保单发生年度内,只有保险的部分费用出现在了保险人的损益表中,这时,财务上在做账时,为了使帐目平衡,要采用递延保单获取成本,来调整账目,达到控制平衡的目的。同时,在对企业的偿付能力做适应性评估时,要及时详细的看到准备金的情况,法定会计准则的计算公式即为:保单准备金一递延保单获取成本,这是准备金净值的计算方法。本着缓解盈余亏损的目标,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与我们当前的法定的会计原则的方法是一致的。在当前的公认会计原则中要求的是收入与成本的迅速的匹配,这对于计算当期的经营成果的匹配性有较大的作用。在美国的保险业中由于开展新业务产生的盈余亏损,在公认会计原则下,不允许保险人通过修正准备金进行弥补盈余亏损的工作。对保险公司的能力评估时需要通过递延保单取得成本的核算进行扣减来反映准备金的状况。因此开展对DPAC帐户的作用研究,以及对保险公司财务的影响,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三、我国递延保单取得成本的财务管理

  1.保单获取成本不递延的影响

  根据财务准则的规定,保单获取成本不递延的前提下,对于准备金评估标准的变化会对利润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递延保单的背景下,财务报表、偿付能力等中关于准备金的评估方法都是采用的法定准备金的概念。由于过去对于评估利率都是较低的利率,因此在提存准备金时都较为的谨慎。新的标准下,由于准备金评估利率标准变成市场标准来衡量的利率,会产生一定的溢价,保险公司在准备金的计提方面有了一定的掌握范围。由于保单递延成本的收紧,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负担,相应的可以从准备金提取上得到一定的补偿。保险业为了弥补开展新业务所产生的巨大费用给企业所带来的盈余亏损,还是产生了递延保单获得成本,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险精算界成本过高费用不足的问题。递延保单获取成本能够让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有效的降低,还会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较为良性的效果。

  2.保单取得成本的核算

  在保险公司的实务核算中,一般在账户中设立专门的科目进行保单取得成本的核算,只是将费用分在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确认和计量。分别计量在”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和“营业费用”等科目,在公司利润表中得以体现。在当前的实务中,由于保单取得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根据险种的区别和费用的情况各有不同。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对于保单取得成本的内容界定是首期费用这样一个概念,是采用把当期费用支出列入当期成本核算的方法,这对于公司的利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精算角度来核定,由于保监会修正准备金的方法是采用一年期完全修正来对法定责任准备金来进行计算的。对于预定附加费用率的设置的标准也有相应的规定,这样对于首期保单的预定附加费用是提高了的,也可以缓解寿险公司的保单取得成本,其所产生的盈余亏损的财务效果是一样的,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保险的财务状况与偿付能力与准备金的提存和修正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在非常严格的保险费率监管体系下,这做为监控和考察的重点,被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所关注。为了避免保险业各公司的不良竞争,促进良性发展,采用控制和限定各期保单预定附加费用的方法也是必须的。由于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费率的控制有所放松,也会放松保单附加费用的比例控制,从而让保险公司有更强的偿付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保险企业要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做好会计做账方法的调整,对于会计方法及时进行变更,对于境内和境外会计所产生的差异这一问题给予很好的解决。在对于会计准则的相关款加强执行的同时,要选择更加客观、公允地方式来对保险公司的理财模式进行反映。更要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控制,以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以期建立起以利润中心的考核体系,同时要构建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在加强管理提升保险公司资金实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桦.解读“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N].中国保险报,2010一O1—20.

  [2]樊川.保险合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及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6):124-125.

  [3]杨阳.关于保险会计新准则的突破、影响及建议[J].现代商业,2008(14):214-215.

  [4]赵治纲.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金融会计,2007(8):35-39.

  [5]黄枫,傅黎瑶.新会计准则对保险行业的影响[J]. 中国保险,2007(5):52-55.

  

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二篇

  【摘要】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也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与发展,但在普及使用及发展的同时,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监督使用和检测方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我国添加剂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建议。以此来增加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减少食品中添加剂使用不当或是违规使用的现象具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状、存在问题、国内外对比、差异、建议

  截止到目前,我国标准中规定的大概是1960多种,加上即将批准的,大约2000种左右(含食品用香料1000多种),涉及粮油、肉禽、果蔬加工各个领域,包括饮料、调料、酿造、甜食、乳品、营养保健品等食品类别。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所列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接近4000多种,日本也比我们多,相对来说我国的添加剂种类是比较少的。但是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管上却存在许多问题,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

  1我国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等问题食品的代表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神经。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混乱

  很多食品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却没有进行标注或者标注错误。曾有学者对103种食品样本进行分析,使用了防腐剂或甜味剂而没有标注或标注错误的共计67样次. 而在44个饮料类样本中,有20.5%的样本没有明确标出其含有的甜味剂或防腐剂。 宣称不含有甜味剂的无糖食品业同样含有甜味剂。

  1.2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我国存在严重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2],尤其是面粉处理剂、防腐剂、甜味剂的超限量使用非常严重,他们广泛的使用在我们食用的豆制品、乳制品、炒货、葡萄酒、面包、酱腌菜、果冻、冷饮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我国牛奶产业中也出现了很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1.3 一些不合格添加剂或者非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

  近年来,伪劣添加剂和有毒化工原料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越发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使用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其功效会大打折扣,而且长期存放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劣质食品添加剂,不仅产品不纯,而且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有害物质,若添加到食品中,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

  1.4 食品出产的检验标准较低

  路边摊,大排档出售的食品都没有经过安全检验而直接销售;在学校周边流传的小吃也基本都是由一些不合格的小食品生产作坊出产,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并且普通商贩、小生产公司为了能改善其产品的口感和卖相都会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但对他们所生产的食品却没有相关的检验标准。这些没有检验或者检验标准较低的食品都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对人体产生很多隐性危害。

  2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与世界标准的差距

  虽然在我国最新颁布的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物中的最大使用量,但是我国食品中的添加剂法规与世界标准仍有着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中国有些食品添加剂本身有害,最大使用量也过高。

  所有欧盟成员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都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规定,过氧化苯甲酰不得用于小麦粉中。而我国却是世界上唯一批准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钙的国家。并且所允许的最大使用量都高于欧美等国。

  2.2 我国没有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的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在使用原则上,欧盟规定必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并对可能存在危害的食品添加剂及其衍生物必须进行适当的毒理学测试和分析。而我国则没有做出此类规定。

  比如有些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规定使用量,但是没有规定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造成我国检测制度不够完善。

  2.3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法规的制定方法、分类制度不当

  欧盟不仅在其使用范围上划分得很详细,而且其最大使用量对于不同的食品都有不同的规定。而我国在最大使用量上只给出一个数值没有针对不同的食物进行分类限定。[3]并且没有对每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都规定出相应的用法用量,而只是从同一系列的添加剂中选择一种做作为参照标准。

  3 改善食品中添加物安全状况的建议

  随着食品监管市场的混乱、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和相关规定的不合理性,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有害的化工原料也成为了食品中添加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了还我们的食品安全一片蔚蓝的天空,改善当下的食品安全状况,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技术,适应世界趋势

  虽然在目前看来,我国食品添加剂部分品种的生产装置及合成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更加积极谋求跨越式发展,应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工艺的开发,尤其是采用生物技术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以保证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对于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带包装的食品,必须严格要求标明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用量,严禁乱滥用食品添加剂,严禁有害化工原料在食品中的使用,并制定相关法规进行约束。在此过程中,卫生部门要切实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每种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物都按照严格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保证每种流通到市场上的食品所使用的添加物都在安全范围内。并列出发现非法添加物质、可能在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等,及时的更新和公布。

  3.3 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标准和技术

  我国的检验标准普遍落后与我国食品添加剂种类的增加速度,也就是说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陆续添加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剂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并限定了这些的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但却没有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法。

  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麦当劳的“橡胶门”事件,最终以国家尚未颁布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法定检测方法标准无法检测而告一段落。

  3.4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知识和使用安全的宣传力度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缺乏相应的食品添加剂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不注意食品中使用的添加物等信息。应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并且提倡消费者学习简单的食品添加物的判别方法。只有提高了消费者对可能有害的食物的辨别能力,才能这样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才能有效的阻止不法商人滥用食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摘自张桂玲 紫甘蓝叶花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 2008(3)

  [2]摘自2009年12月食品产业网《我国批准使用的抗结剂》

  [3]摘自现代预防医学 2009 年第 36 卷第 9 期 崔媛媛 张立实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障碍分析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三篇

  【摘要】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多嵌入领导型或等级制的全球价值链,处于空间等级体系的低端。全球价值链治理使得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处于“俘获型”与“封闭型”的价值链中,其功能和链条升级,乃至集群的整体升级受到阻碍。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应该注重构建完善又开放的当地价值链,利用在内外两方面的资源,完成地方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地方产业集群 升级 障碍

  一、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空间等级体系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UNIO,2002)全球价值链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首先,不同的价值链环节所需的要素投入不同,导致不同环节的进入壁垒不同。例如,研发环节需要更多的资金、高素质研发人员等,而制造环节需要更多的低成本劳动力。相当于廉价劳动力,资金与研发人员更为稀缺,也更为昂贵,因此,研发环节的进入壁垒要远远高于制造环节。因此,能够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数量更少,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企业和集群的个数更多,竞争也更为激烈。第二,不同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增值也各不相同。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价值增值要远远大于处于低端的环节。正式基于这种投入产出关系,使得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某些环节由于相应核心要素的稀缺性成为价值链中的战略性环节。这样在不同位置上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空间等级体系。那些控制战略性环节的少数乃至唯一的地方产业集群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不仅获得价值链上最多的利益,还通过对金字塔中层和底层的众多的低端地方产业集群的各种模式的治理,来控制整个价值链的发展和利益的配置,乃至影响和制约低端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使它们禁锢于全球价值链等级体系的低端;而处于低端的众多地方产业集群力图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努力向高端环节升级。

  二、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再界定

  “升级”(Upgrading)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被引入全球价值链这一理论框架(Gereffi 1999)。为了具体分析不同价值链治理对升级的影响,Humphrey and Schmitz(2002)对升级进行了分类: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但对于“升级”的内涵仍然没有统一的界定,对于它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含糊不清。在有的文章中,“升级”被表述为产业升级(industrial upgrading),而有的称其为地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升级(upgrading in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还有的文章用地方产业集群升级(local cluster upgrading)或者简单的用升级(upgrading)这一词汇。而且也存在这些表述方式在同一便文章中的混用。

  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升级的问题的研究,多选择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作为依托,但对升级的分析却具局限在微观即企业的层面。这一局限性和其分析的角度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从治理对升级的影响这一着眼点展开分析的,而治理的概念本身就是基于企业层面的,在建立治理与升级关系时,使得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分析多数局限在对集群内与领导企业发生联系的地方企业的升级。而地方产业集群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的互动有机体,因此界定其升级的内涵不应局限在集群内部单个企业的创新活动,而是关注集群整体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就表现为整个集群在金字塔式的空间等级体系中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链条控制力不断增加的创新过程。具体体现为,集群中企业能力的升级、配套供应商能力的升级、生产性服务商能力升级、公共机构与政府服务能力的升级,乃至完整地方价值链的整合与升级,最终完成地方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高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制约关系的形成。

  三、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障碍

  “治理”是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的核心,Gereffi(1994)指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结构是:决定资金、原料和人力资源如何在价值链中配置和流动的权威和权利关系。John Humphrey和Hubert Schmitz(2000)把治理定义为,经济活动的非市场关系的协调。他们用治理一词来描述在价值链上一些企业(即领导企业)制定参数,而另一些企业执行这些参数的关系。Gereffi(1997)认为许多价值链都有一个或几个治理者,它们决定着链条的整体性质,治理者负责价值环节的升级并协调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领导企业的性质的不同,全球价值链可分为:采购者驱动型与生产者驱动型。

  Gereffi等人(Gary,John Humphrey,Timothy Sturgeon,2003)从众多影响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因素中明确指出决定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三种决定性变量:交易的复杂性、信息的规范性和供应商的能力。如果每一个变量都只有两个值,高和低,那么现实中存在五种模式,即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制。

  不同价值链治理对嵌入其中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多数嵌入领导型或等级制的全球价值链。即中国的产业集群往往是通过承接控制核心价值环节的跨国公司或全球采购商进行业务外包,或其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外资公司的形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多数学者认为,在领导型或等级制的价值链中,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往往经历快速的产品和过程升级,但是当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力图进一步进行功能升级乃至整体升级时却受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各种阻碍。作为治理者跨国公司或全球采购商,其战略目的是通过外包非核心环节,利用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协调、整合价值链环节,构筑提高高端环节的进入壁垒,控制利益分配,控制价值链。而作为嵌入者的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目的则是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进入进入壁垒较低的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品牌溢出效应,市场溢出效应,实现向高端环节的升级。很显然,二者的目的是相悖的,全球价值链的嵌入者受到治理者控制,限制其进一步升级。第一,“俘获型”价值链,形成对企业升级的阻碍

  基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相以代工或贴牌方式,参与到主要由发达国家国际采供商或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低技术、低创新、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制造与组装环节。由于价值链的全球片段化,为了实现系统整合,提高系统效率,来自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治理者不得不帮助中国的企业实现过程升级与产品升级以保证及时交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由于中国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使得治理者不得不对具体的生产和管理经营进行全面干预,并在产品和工艺升级方面进行控制,以增加其对领导企业的依赖和转换成本,防止其他企业获得其努力的收益;不仅如此,治理者还通过专利保护、制定技术标准、战略隔绝、品牌强化和零售市场并购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设计、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进人壁垒,阻碍中国地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进而被锁定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价值链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从而形成俘获型价值链。

  “俘获型”价值链严重削弱了集群中企业升级的动力与能力。企业的升级动力明显不足,一方面如果选择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将面临承担丧失国外订单,失去稳定收益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行功能升级,企业不得不面临创新失败的风险;即便成功,由于集群内部企业间搭便车现象严重,单个企业的技术外溢使得创新升级的企业不能获得全部收益,造成了企业升级动力不足。由于“被俘获”,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地方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小,投资与融资能力底下,缺少足够的资金与能力进行研发和国际营销渠道和品牌建造。

  第二,“封闭型”价值链,形成对集群整体升级的阻碍

  发达国家的全球采购商或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不仅阻碍了地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升级,其治理更加限制了地方集群的整体升级。我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很大程度上是一些跨国公司或国际采购商等外部资源移入的情况下形成的,是与以FDI方式进入的外资企业以及其所具有的以人力资本转移为主的外溢和扩散效应密不可分的。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主要依靠外商投资,缺乏研发和营销等战略性环节,地方价值链结构不完整;同时,与当地关联企业的合作相对欠缺,企业地方根植性较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往往通过投资的形式跟随其客户植入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这些供应商拥有在专利和独占性资产方面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治理者的重要供应商之中没有当地企业,或很少有当地企业,即使有当地供应商加入了生产网络,往往也只是提供最低端的产品。而且这些当地供应商往往与治理者和其供应商仅仅保持市场型的易变的交易关系。由此可见,跨国企业或全球采购商在中国形成的是“封闭型”地方价值链。

  “封闭型”价值链中,集群的整体升级能力受到削弱。具体体现在:缺乏根植性、价值链环节不完整的地方产业集群,呈现出较差的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薄弱;集群升级的外部环境不成熟,地方政府还没有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升级缺乏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功能平台;缺乏成熟的包括科研、教育、金融、保险、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物流等的生产者服务业的配套支持等。

  四、结论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多嵌入领导型或等级制的全球价值链,处于金子塔式的空间等级体系的低端。在沿着全球价值链向高端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虽然经历了较快的过程和产品升级,但是在集群力图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和链条升级,乃至集群的整体升级时却受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阻碍。这种阻碍体现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使得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处于“俘获型”与“封闭型”的价值链中。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应该注重构建完善又开放的当地价值链,在内外两方面来吸收、利用升级资源,完成地方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5

  [2]张辉 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9

  [3]卓越、张珉 《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

  [4]张杰藐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与反思[J] 东南亚纵横 2009.9

  

利润核算及成本递延基本知识简介-财产保险公司-UPR-IBNR-DAC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四篇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汽车延长质量保证保险PPT报告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五篇

保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探讨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六篇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湘财证券_2010年度策略报告_保险行业2010年度策略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七篇

湘财证券-2010年度策略报告-保险行业

预期支撑行情,新政美化财表

行业年度策略 行业投资评级:买入 2010.1.8

投资要点 基本面改善

 结构调整继续,新业务价值得到巩固:09年寿险行业保障险种占比、期缴占比、个险渠道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业务价值增长迅速,我们预计这样的趋势在2010年仍将继续。

 中长债收益率走强支撑保险股走势:我们将美国保险股指数对大盘指数和长债收益率波动进行了二元回归,结果表明美国保险股指数与长债波动率关联不大,而相同的思路对中国保险股指数进行检验,我们发现中国保险股指数与长债收益率波动正相关,我们分析认为这与中美保险投资理念和保险产品成本端固定与否有关。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进行一次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受升息、通胀预期和资金供求的影响,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明年保险股的走势形成有力支撑。

 保费收入增长可期,养老险短期影响不大长期看好: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未来10 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都将超过人均GDP 增速,我们判断年均保费收入增速有望达20%以上。对于商业养老险,从短期看,由于目前为人口红利期加上税收能力无法短期内得到改善,因此短期正面影响不大;但长远看来,保险公司在养老险这块蛋糕做大的同时能分得的市场份额还是相当可观的。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会计新政——美化财务报表

 保费确认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影响市场份额:保险风险比例较小的万能、投连险的大部分保费收入或不能计入市场份额,而对利润和净资产影响不大,平安由于近年来万能占比较大,若公司来年不调整策略则市场份额会有所下降。  保单获取成本仍不可递延,但准备金的校准标准为保费收入减获取费用——利润实现提前:新会计准备金方法消除了保险行业性亏损的制度性障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来说新单当期即可在财表上反映出盈利,因此保费收入份额最大的中国人寿受益最大。

 采用新的准备金评估标准——利好顺序依次为:国寿>太保>平安:各家保险公司可以在保监会提供的范围内自行选择评估利率,传统险可能取国债利率加一定溢价,分红险选最优投资收益率,我们预计范围在4%-5.5%之间。按准备金未来法,99年后所签发的传统分红险的保单准备金由于作为折现率的评估利率的变大而会减少,99年前高利率保单准备金由于作为折现率的评估利率的变小而增加,但高利率保单因此多计提的准备金或可以在5年内摊销。对中国寿险行业来说,由于1999年后成立的保险公司均没有高利率保单的包袱,评估利率的提高将显著降低寿险公司准备金负债,从而增加净资产。对上市公司来说,国寿净资产为正面影响,中国太保净资产略有增长,对中国平安净资产中性影响可能较大。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目录

一 基本面改善 .................................................................... 5

1.1 明年结构调整继续 ........................................................................ 6 1.2中长债收益率走强支撑保险股走势 ................................................ 7

1.2.1美国保险股与长债收益率相关性较小 ................................................................ 7 1.2.2我国保险股走势与中长债收益率正相关 ............................................................ 8

1.3保费收入增长可期 ....................................................................... 10

1.3.1人均GDP的增长是寿险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 10 1.3.2 养老险短期影响不大,长期看好 ..................................................................... 12

二 会计新政——美化财务报表 ......................................... 13

2.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寿险公司的影响 ......................... 14

2.1.1保费确认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影响市场份额 ...................................... 14 2.1.2保单获取成本仍不可递延,但准备金的校准标准为保费收入减获取费用——利润实现提前 ............................................................................................................... 15 2.1.3采用新的准备金评估标准——利好顺序依次为:国寿>太保>平安 .............. 16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2.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财险公司的影响 ......................... 17

三 估值体系和投资评级——2010保险行业“买入”评级 19 重点公司推荐 ................................................................... 21

中国平安——风险投资者的最优选择 投资评级:买入 ................. 21 中国太保——估值安全,潜力巨大 投资评级:买入 .................. 21

中国人寿——新会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投资评级:增持 ........... 22

图目录

图表 1 寿险盈利结构图 ............................................................................................. 5 图表 2 09年寿险行业保障险种占比提高 ................................................................ 6 图表 3 09上市公司期交占新单比例显著提高 ........................................................ 6 图表 4 美国保险股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关联很小 ..................................... 8 图表 5 国寿投资资产债券为主 ................................................................................. 9 图表 6 平安投资资产债券为主 ................................................................................. 9 图表 7 中国保险股走势与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正相关 ....................................... 9 图表 8 CPI,一年定存利率上行可能较大 ............................................................... 10 图表 9 中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可能较大 ................................................................... 10 图表 10 美国发展初期寿险保费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 ................................... 10 图表 11 我国2000年以来寿险保费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 ............................. 11 图表 12 99年至今人身险保费复合增长率超20% ................................................. 12 图表 13 平安太保国寿人身险保费及增长率(亿元) ......................................... 12 图表 14 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不断提高 ........................................................... 12 图表 15 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有所增长 ..................................................................... 12 图表 16 1977-2000美国寿险公司年金规模增长迅猛 ......................................... 13 图表 17 09年平安保费收入中传统分红险占比较小 ............................................ 15

图表 18 09中期寿险市场份额 ................................................................................ 15 图表 19 会计准备金标准下的利润实现提前 ......................................................... 15 图表 20 全国财险保费收入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 18 图表 21 平安、太保财险保费收入及增长率(亿元) ......................................... 18 图表 22 平安财险业务利润占比较小(单位:亿元) ......................................... 18 图表 23 太保财险业务利润占比略大(单位:亿元) ......................................... 18 图表 24 寿险内含价值\评估价值构成 .................................................................... 19

表目录

表格 1 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比较 ................................................................................. 6 表格 2 美国保险资产债券投资为主 ......................................................................... 7 表格 3 美国保险股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关联很小 ..................................... 8 表格 4 中国保险股走势与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正相关 ..................................... 10 表格 5 2号准则对寿险影响概要 ............................................................................ 14 表格 6 上市公司估值表 (以1月5日股价计算) ................................................. 20

财务二号准则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八篇

鸿盈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第九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baoxianzhishi/18542.html

《可递延的保单获取成本,包括 保险递延保单获取成本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